第三五一章 援魏的计划(2 / 2)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0 字 2022-02-07

高原听了只好苦笑不语。</p>

赵轩又道:“虽然没有进攻魏国,但这些资料当时也都保留下来,因为那时瑛鸿还小,因此这些东西都交给我来保管,后来我们离开邯郸的时候,我也都一并带出来,收在库房里,听你说需要魏国的资料,因此把它们都找出来了,虽然这些资料都是收集的五六年以前的情况,不过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这两张地国,应该是可以再用的。”</p>

高原也连连点头,道:“太好了,这些东西正是我需要的。” 于是立刻打开地图,仔细的观看。</p>

魏国在战国初期,曾经强极一时,国力一度是战国七雄之首,国土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基本包括了整个河南大部分,山西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p>

不过经过了一百四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己经完全衰弱,现在魏国的领土只剩下以国都大梁为中心的一片地区,而且基本都在黄河以南。国土的面积实际比现在的代郡四郡还小一点,而人口也只有二百五十余万,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国家,甚致还比不上燕国。</p>

现在魏国大体保持常规军队约十万左右,如果进行紧急动员,可以出动到三十万军队,而对魏军的战斗力,李牧的评价是:不及秦赵两国,但在韩燕之上,与楚军大体相当,有一定的战斗力。另外对魏国的主耍将领,李牧也做了一些介绍,但对些人的评价都不高,认为他们都算不上什么将材,虽然现在五六年过去了,其中也许会换一些人,但也并不足为虑。</p>

魏国的都城早期设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大梁城本来是楚国的北境重镇,在魏武侯五年(公元前91年),魏武侯号召韩国、赵国,组成联军进攻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榆关(今河南中牟县)。并夺取大梁,纳入魏国的版国。</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到了魏惠王时,秦国逐渐崛起,为了夺取魏国的西河郡,屡次与魏国交战,而安邑近秦国太近,易受攻击,而大梁城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皆是四通八达,有地利之便,因此在魏惠王六年(公元前64年),将国都迁到了大梁城。于是魏国也被称为梁国,而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p>

其实高原对魏国的地形还是有些了解的,因为魏国的国都大粱,也就是后世的河南首开封市。也是著名的古都,地势平坦、周边的河流众多,交通便利,是中国南北来往的重要中心城市。确实是一个可以建都立国的好地方。</p>

不过交通发达,地势平坦,也造成了大梁地区位于平原旷野,基本无险可守,易攻难守,因此楚国才在大梁城筑起高大坚厚的城墙,而在魏惠王迁都之后,魏国又经过了数年的苦心经营,把大梁城建造得规模宏大、坚固无比。结果在一片易攻难守之地上,却建起了一座易守难攻之城,只要有足够的兵力、粮食物资供应,这几乎是一座不可攻破的城市。</p>

按照李牧绘制的大梁城地图所示,大梁城呈正方形布置,单边的长度达到近八里,共有十二个城门,城墙高约五丈,厚达近四丈,环城还有护城河四面沟通。城中的主街道可以并行十辆马车,居民超过四十万,在当时来说,只有齐国的都城临淄才能与之相比,而就是在一百多年后的现在,也仅仅只能加上秦都咸阳。</p>

而且魏国在经管大梁的同时,又花了二十余年时间,开凿了沟通黄河与淮河的鸿沟,修整圃田泽,连通了南北水域,形成了纵横交错密集河流网,引水灌溉,大梁周边时土地十分肥沃,所产极多,尽管魏国的领土在不断缩小,但因为大梁周边的良田众多,因此仍然可以养得起大量的人口。</p>

但高原却知道,大梁的城防虽然坚固,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地势底洼,而且偏偏就位于黄河边上,因此只要以水攻大梁,必然可以破城。在另一时空里,秦国灭亡魏国时,就受阻于大梁的坚城之下,最后引黄河水而灌,又经过了三个月才攻破大梁。</p>

因此李牧在大梁城的地图边上写下一句“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也令高原叹为观止,果然不愧是战国后期最优秀的名将。一看就看出了大梁城的致命弱点。</p>

当然想要水攻大梁,首先就要占领河口,取得地利的优势,也就是先攻下河东,占据成皋要塞,封锁魏国河内之地;然后再以轻舟水师决荥阳河口,淹没大梁;再决白马津河口,淹没河外平原。因此李牧留下的这两句话,基本就概括了攻击大梁的用兵方案。</p>

而大梁的地势己经决定了,这基本上是一个无解的方案,因为这是大梁的先天不足,水攻就是大梁的最大弱点。因此想要想守住大梁城,就必须按李牧提出的这个方案反其道而行之,不能只守在大梁城里,而必须要守住成皋、荥阳、荥口等黄河沿线的地区,一方面是当住秦军掘水淹灌大梁城的位置,另一方面也是和大梁城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p>

在另一时空里魏国灭亡,也正是因为魏军完全放弃了大梁城以外的据点,一味的困守孤城,结果秦军可以从容的决水灌城,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际就算是秦军不用水攻,大梁城也难以守住,因为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就箅大梁城的城防再坚固,储备的粮草物资再多,也总有耗尽的那一天。双方无非就是拼消耗,看谁耗得过谁,但魏国肯定是耗不过秦国的,</p>

要知道长平之战时,秦国可是和赵国对耗了三年有余,现在秦国的囯力和当时相比,相差无几,甚致还要略强一点,而现在魏国比那时的赵国可就是相差甚远了。</p>

因此高原看完了李牧留下来的这些资料以后,也大体拟定了在魏国的作战方案。(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