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一章 陶邑合兵(2 / 2)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0 字 2022-02-07

高原立刻问道:“现在魏国的情况怎么样了。”</p>

田克臧道:“项大夫,还是你来说吧。”</p>

项栋点了点头,立刻叫人取过来地图,道:“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这一次秦军出动了二十万大军,进攻魏国,主将是王剪,随军出战的大将有杨端和、韩腾、王贲、羌瘣、章邯等人,分三路进军,由王贲领军六万,出野王,进攻河内;杨端和领军五万,出新郑,进攻榆关;韩腾领军六万出洛邑,进攻成皋;主将王剪领军三万居后,三路接应。另有冯刧、尉缭率军十万,进驻南阳郡,作为后备兵力,并保障前线的粮草供应。</p>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点,说明秦军的进攻方向。</p>

听他说完之后,高原道:“魏国是怎样应对的?”</p>

项栋道:“魏国己经征集了二十万大军,拜大司马魏错为主将,鲁仁杰、苏护为副将,领军十万驻守成皋,以拒秦军。相国魏行领军十万,驻守大梁。魏国已经派人来催我们进军。”</p>

高原微微皱了皱眉,成皋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北,汜水和黄河入汇处,也就是后来的虎牢关、汜水关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腹地的重要关隘。不过这个时候,成皋是魏国西部的边境关隘, 防守秦军进攻的第一线,距离大梁大约也是二百多里远。</p>

魏国派遣大军驻守成皋,到是无可厚非,但二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分别驻守成皋和大梁,看似两全其美,面面俱到,实际上是犯了分兵的大忌。因为现在魏弱秦强,因此魏国应对秦国的方案,要么就是集中大军,屯于边境,层层设防,拒敌于国门之外,要么就是收缩防线,全力守卫大梁,拉长秦囯的战线,而不是现在这样把大军分成二批,不伦不类。</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而魏国做出这样的布置,也说明魏国确实沒有什么名将了,大司马魏错是什么人,高原不知道,但鲁仁杰和苏护在李牧的记载中都有,李牧对鲁仁杰的评价是中规中据,老成持重,可以疑军破之;而对苏护的评价是,勇武可嘉,可领万人为先锋,不可为全军之帅,可以诈败而诱,伏而歼之。</p>

想了一会儿,高原才转向项栋,道:“项大夫,楚军有多少人?”</p>

项栋道:“我们只带来了一万五千人。不过这一万五千人都是我项氏一族的孑弟兵,不是在下夸口,绝对是楚国最强的军队。”</p>

原来项栋和景泰回到楚国以后,将与高原商议的结果告诉楚王负刍,和楚国的众大臣们。</p>

楚囯的群臣对这个方案也比较满意,其实楚国也是深受秦囯之害的国家,对秦国的扩张一直都十分担心,谁都知道一但魏国灭亡,秦国吞并了三晋,楚国同样十分危险,只是楚国和秦国交战,历来败多胜少,因此楚国上下对于是否出兵援魏,议论不绝,不少大臣都担心,一但出兵援魏,胜负难料且不论,万一惹恼了秦国,把秦国的兵锋引向楚国,那就得不偿失了。而现在秦国毕竟还没有进攻楚国,楚国有必要急着引火上身吗。</p>

高原的建议,正好解决了楚国的顾虑,如果以私军的名议,派出少量的军队援助魏国,到是可进可退,在外交上也有托辞,不至于过份激怒秦国,而且尽可能利用魏国把秦国多拖一段时间,楚囯的安全也就能多得一点保障。虽然也有一些官员反对以任何形式救援魏国,但绝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这个建议是可行的。</p>

于是楚王负刍下诏,命令大司马梁燕负责此事。而梁燕也不敢大意,首先派人出使魏国,协商出兵的事宜,又派自己的三个儿孑领项氏的私兵一万五千人,救援魏国。</p>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各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世族的势力,这方面秦国做得最好,世族势力基本无法与国君抗衡,而楚国做得最差,甚致可以用失败来形容,因此楚国的世族势力极大,各世族都有大量的私兵,而且装配训练,都要强于国家的军队。项栋说他带来的一万五千军队是楚国最强的军队,并不是吹牛。</p>

当然,项栋兄弟领军也是首先赶到陶邑驻扎,等待高原到来。(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