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足大明数百年之需(1 / 2)

 朱英之所以对于琉球王国这般熟悉。</p>

主要是还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地方:钓鱼屿。</p>

洪武五年,大明杨载出使琉球,途中发现并登上了钓鱼岛。</p>

后世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永乐元年《顺风相送》。</p>

自洪武五年开始的朝贡体系,和琉球王国臣服建交后,琉球王国一直就是大明朝贡的宠儿。</p>

大明对于朝贡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限制朝贡的次数,比如两年一贡,三年一贡。</p>

包括朝贡的道路,也有专为设置的贡道。</p>

在人数上,目前是限制在两百人以内。</p>

譬如大明中后期的土木堡之变,便是正统年间,瓦剌竟派三千余人前来大明朝贡。</p>

也许因为人太多,于是大明“赏不如例”。</p>

正是因为“赏不如例”,瓦剌认为这是一种不礼貌且带有挑衅的行为,诱发了次年的土木堡事件。</p>

而现在的琉球王国,落后贫瘠,对于大明俯首称臣,唯首是瞻。</p>

这样的态度引起了朱元璋的好感,对于琉球王国给了很多优待。</p>

因为落后贫瘠,琉球王国没有造海船的能力,大明直接送船。</p>

而缺少维护海船的工具,多次琉球王国到了大明后,海船出现损坏,尴尬导致回不去,只能向大明求援。</p>

琉球王国也有独特的土特产,因为火山地貌,大明对其主要获得用来制造火药的硫磺和用于陆地运输的马匹等军需物资。</p>

包括部分苏木、胡椒、乳香等东南亚的物产也出现在对大明的朝贡物资中。</p>

琉球王国现在并没有统一,而是有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p>

因为过于贫瘠,所以朝贡的时候,三个国家的使臣也是一同出发。</p>

为了抑制倭寇和沿海地区居民互相勾结,大明实施海禁政策。</p>

海禁实施后,大明就面临着寻找一个能替代本土商人向大明提供各国物产的固定海外贸易渠道的问题。</p>

在众多的朝贡国之间,朱元璋选择了拥有特殊地理优势的琉球,使得琉球因此成为联结大明与东亚、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唯一中转站。</p>

这就是说,大明将原本属于大明商人的那份利益让给了琉球。</p>

这也是为何纵观整个明朝期间,自明初到明末,一直都受到倭寇的严重袭击的缘故所在。</p>

其中沿海走私商贩,海上贸易利益的丢失,唯有勾结倭寇才能不断的找回。</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对于琉球王国的情况,朱元璋和茹瑺自然也是极为清楚。</p>

茹瑺皱眉说道:“倭国如同琉球,小国寡民,地处贫瘠,又远隔东海,便是征伐下来,又有什么意义。”</p>

“如今我大明扶持琉球,日后完全可以使得琉球抗衡倭国,牵制之后,倭寇之患自然消除。”</p>

陛下在此,茹瑺也不瞒着,直接将朝堂上的想法说了出来。</p>

目前对于琉球的扶持和优待,其中主要的想法,就是让琉球成长起来,取代倭国的地位。</p>

这个政策确实也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后来的琉球一度在综合国力上压制倭国,海上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