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市民(2 / 2)

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0 字 2022-02-12

大明到了万历年间,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市民阶层,当然比起北宋时还差的远,论民间经济的活力,富足,明朝万历年间虽然比以前强的多,但经过蒙元的百年剥削和惨烈的战乱,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到北宋时最繁富的水平。</p>

别的不说,光是说金银产量,还有铜钱的出产,明朝二十年铜钱的制成量都比不过宋朝的一年,铁矿的开采量,也是远远不如北宋,这些硬指标上明朝比宋朝落后就是落后,没有什么话可说。</p>

好在隆庆和万历年间,僵硬的封海政策终于被取消了,代之而起的就是海外贸易井喷般的发展了起来,虽然得益的是大海商和半海盗半海商的冒险家,但因此而受惠的人也是很多……苏州一带,早就不种稻米了,全部改为棉田和种植桑树,每到春天凭养蚕和卖桑叶就能赚到足够的生活费了,加上当当织工,自己纺布,生活比起辽东来真是天上地下,在江南,因为这些活妇人也能做,收入还真不低,所以妇女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经济收入决定家庭地位,这是丝毫不错的。</p>

一点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社会,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有趣现象。</p>

在现在的大明,商品经济发展的比前二百年要快的多,市民阶层也多,代之而起的就是市民文化和整个阶层的觉醒……在万历年间,所谓的抗税事件有无数起,万人以上规模的就好多起,最著名的当然是苏州五义士事件,数万苏州市民群起暴动,抗议锦衣卫抓捕苏州名士周顺昌,当场打死两个校尉,后来五义士出来顶罪,甘愿受刑,平息了事件。</p>

朝廷也不为已甚,并没有穷追猛打,一城人皆反,闹事的主力最少过千人,但处死五人后也就息事宁人,了结了此事。</p>

现在万历朝此起彼伏的兵变和民变还没有开始,不过如果辽阳城处理不当的话,很可能就是一场大规模的民变的开端,而辽阳是重要的战略城市,城中的主要居民是军户,暴动的危害性就更加上升了不少……林绍勇兄弟和王政和,还有背后的大佬们,打的便是这样的主意,一旦事起,可以借机调走惟功,或削弱他的权责……反正是稳赚不赔的买卖。</p>

至于被他们用谣言起哄骗出来的百姓会遭遇什么事,受到多大的损失,那他们反正是不会去管了。</p>

……</p>

……</p>

孙承宗是老老实实的投了名刺,然后就是在外头的门房等着,以他的身份,还不够昂然直入的资格。</p>

坐在门房,他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四周的环境,看到熟悉的军人穿着那一身军服,忙忙碌碌的样子,他的脸上,也是显露出会心的微笑。</p>

这种感觉,十分熟愁,也是叫人感觉内心舒服,如果不是今天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孙承宗的心里,想必还会轻松很多。</p>

“咦,这不是孙先生?”</p>

就在他等着传见的功夫,一个身材壮实的青年军官,还有一个高大的黑炭头身后接着一个麻脸军官,三个青年军官都是标准的军人仪表,正从总兵衙门左侧的厢房里出来……如果孙承宗一直在辽阳的话,就会知道那里是通事局军令司的办公地方。</p>

因为前一阵的事情,朱尚骏立了一大功,张猪儿和郭宇三人也分别立了一功,他们是到军令司来办理档案等相关手续,然后凭证明去军需局领取奖励,不论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辽阳镇这里有一个习惯,也是叫人喜欢的习惯,立功之后,不论是评定还是发放奖励都十分快捷,几乎不拖,这边刚立功不到十天,那边奖励已经算好,每人的丰厚奖励已经发下来了。</p>

当然,实物奖励是一回事,记功系统里各人的评定等级才是大事,这意味着在辽阳镇的升迁,还有朝廷官爵的升迁等等。</p>

其实在现在的辽阳镇里,朝廷官爵也就是世职还吸引人了,武官不值钱,京里出来的眼界也大,一品武官在京里又如何?过的穷困潦倒的也不是没有,真正是得有权,还得有地位,不然的话,一品武职见了七品武职下跪也不是没有,跟着惟功大人,最少官职不是问题,根本不必太放在心上。</p>

倒是世职意味着将来的世袭土地,京卫的土地被勋贵和太监们分光了,将门捞着的好处很少,现在已经有风声传过来了,大家集团转移辽阳都司,世职都算在辽阳都司名下,辽东这里辽阳是还有不少土地的,不象宁远到广宁到锦州已经被人占了个七七八八。</p>

除了世职之外,当然还是实质性的奖励最叫人高兴了,张猪儿三人,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十分满足。</p>

“是我……你是猪儿?”</p>

“是我呢,先生来拜我们大人?”</p>

“是,在等传见。”</p>

孙承宗和张猪儿还是在京里搞清理工作时认识的,彼此间也算有些交情,最少是个熟脸,张猪儿也知道,自家大人对这个读书人很器重,而孙承宗不温不火,看到事情就能举一反三,一看就是个聪明人,又没有读书人的那种酸腐劲和傲气,所以张猪儿对他的印象也很好……“先生,我带你进去吧,我们大人听说你来了,一定很高兴。”</p>

“好吧,有劳猪儿兄弟。”(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