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董卓又出幺蛾子(2 / 2)

皇甫嵩朱儁齐齐点头,“言之有理。”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官军对黄巾军波才部开展了无休止的追杀,阳翟一役再破黄巾,关羽阵斩波才,彭脱率残部逃到西华又被官军追上,这一次又是关羽一马当先斩杀彭脱,一时间关羽声名鹊起,俨然成为了汉军年轻一代新的明星。

刘备部队如今都挂靠在皇甫嵩麾下,凭借着关羽张飞等人身先士卒的神勇表现,加上在长社一场大火烧死无数黄巾兵士,刘备和这支北方义勇也是声名鹊起,连皇甫嵩和朱儁这种老将都对他青睐有加,曹操更是整天跟在关羽身后各种套近乎,只可惜关羽似乎对他不怎么感兴趣。

至此黄巾军东部主力十几万大军被打得四处星散,两位渠帅也被官军斩杀在逃亡途中,最后只有两万多名黄巾军还勉强维持着编制,可是这些人已经彻底失去抵抗的欲望,如今他们只想着逃跑,尽量远远离开那一群黑甲的煞星,而他们最后的希望就是盘踞在宛城的赵弘。

“当日张曼成和赵弘于南阳起兵,后张曼成战死,赵弘聚众十数万占据宛城,而我部便北上进攻洛阳,在长社被老将军阻挡不得寸进,这数月见却从未见到宛城援军。”一路上不少黄巾俘虏,其中一名似乎是军中头目的贼人这样告诉皇甫嵩。

皇甫嵩听了之后冷笑不止,“贼人必定是以为打下一座城便可以高卧榻上享受富贵了,且让这等冢中枯骨多活几日,待老夫大军一到他们便知道自己是多么愚蠢了。”

然而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就在皇甫嵩大军即将进入荆州,距离宛城只有二百里的时候,圣旨来了。

一行骑士从大部队后方高速追来,为首的一名宦官来到中军见了皇甫嵩朱儁,从怀中掏出一卷黄绢,高声宣读起来,二人连忙翻身下马迎接圣旨。

等到前军刘备和曹操接到停下脚步的消息,匆忙回到中军的时候,宣读圣旨的宫中使者早已踏上了回洛阳的道路,而中军已经立下营地,他二人进入大帐,只见到皇甫嵩和朱儁无比难看的脸色。

“二位大人,宛城近在咫尺,为何停止进军?”曹操沉声问道。

皇甫嵩一语不发,朱儁见了二人之后站起身来,“董卓败了,圣上要我们北上与之会师,共击广宗张角。”

“不可能。”刘备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卢大人筑起高垒和壕沟,将广宗四周围得水泄不通,数万大军各司其职,张角连出城作战的机会都没有,官军怎么可能败?”

“董卓急于破城贪功冒进,自己填平了沟垒四面齐攻,终日苦战但无法破城,反而被贼人趁我军疲惫不堪出城奇袭,如今贼将张梁出城扎营,与广宗成掎角之势,董卓退兵五里与之对峙。”皇甫嵩语气森冷,一字一句就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刘备听得一阵无语,这董卓是猪吗?经过这几个月的战争他们已经知道了张角三兄弟全在冀州,各地宣称的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其实都是打着他们的旗号而已。如果董卓稳扎稳打,继续将张角兄弟及其主力困在广宗城,其他战区的官军便可以将互不统属,缺乏战略统一指挥的黄巾逐步剿灭,但被他这样一搞,冀州又乱套了。

皇甫嵩神情委顿,仿佛瞬间老了几岁,“不只如此,贼首张宝率众北上,董卓无力分兵阻拦,这才向朝廷求援,消息传到洛阳再到我们这里,还不知此时冀州已经是何模样呢。”

“冀州地势四通八达,若是放任黄巾军四面出击,整个北方就彻底完了,属下认为我军应当立即挥师北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备沉吟片刻,向皇甫嵩提出建议。

朱儁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似乎是无比矛盾,许久之后才开口说道:“我们好不容易才平定了兖州三郡,如今南阳黄巾主力就在眼前,岂能放任不管?”

南阳黄巾军占据了宛城,死死卡在洛阳到荆州重镇襄阳之间,对于汉军来说如鲠在喉,不除不快,可是皇帝下了圣旨要求官军主力立即北上,军令如山,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曹操终于出声了,“我们可以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