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渔业可持续发展(2 / 2)

“要说起来还是韩州和辽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好,那边的鱼种类更多,体格也更大,渔船还少,比渤海里面强多了。”船长叹了一口气,充满憧憬地向南面看去,“越是远离陆地,海里的鱼就越大,听说早几年的时候,我们的水师船队还击伤过一只巨鲸,只是运气不好,被它跑了。”

一听说甘宁还曾经干过这种事,裴元绍兴奋地手舞足蹈,他跟随刘备走了好几次海路,曾经在徐州外海上见过鲸鱼这种青黑色巨兽,甚至与之并驾齐驱,在好几年前,这个家伙就曾经跟刘备说过,捕杀一头巨鲸,顶得上成百上千只牛羊。

只可惜当年根本没有可靠的海船,别说捕鲸,万一运气不好遇见风浪,渔民们自己都要变成海鱼的食物和粪便。

“他们的海船可靠吗?”沉思片刻之后,刘备指着远处一艘渔船,转头向船长问道:“能不能驶出渤海,在徐州和韩州沿岸捕鱼?”

“那种小型船不行。”船长摇了摇头,“倒不是说船只不够坚固,而是不划算。”

刘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从渤海前往黄海区域,期间需要绕过辽东半岛,再绕过山东半岛,距离不远,路程却是不近,远航捕捞对于这种船舱储量有限的小型渔船来说,确实是得不偿失。

船长见刘备不说话,便鼓起勇气说道:“使君,小人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来听听。”刘备来了兴趣。

“渤海里面的渔船已经太多,应该n数量,把一部分渔民迁居到外部地区,并限定休渔期,规定每年秋季才能捕捞,让海鱼有一整年的繁衍和生长的时间。”这位船长诚恳地说道。

刘备一愣,后退几步,上下打量了这位船长一番,然后开口问道:“阁下所言颇有见地,不知如何称呼?”

“小人nn,本是辽东渔民出身,因为熟知海况,被当年的关太守相中,专门负责接送官府中人和公文的往来。”船长躬身答道。

“源泉的源?”刘备问道,见nn点头称是,他也赞赏地点了点头,“名字不错,和你如今的提议一样,很好。”

方才nn提出的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和后世华夏国乃至于全世界国家施行的政策都别无二致,刘备甚至觉得他也是穿越过来的资深人士了。

再想想近两千年前就有人能提出这种建议,近三千年前就有人能提出不可涸泽而渔,他不得不承认,古人或许缺乏知识,却从不缺少智慧。

这个nn刚才说自己是渔民出身,后来又吃上了官粮,想必在同行之中也是说得上话的。刘备脑中不禁浮现出一个想法。

“郑船长,你这次去了辽东,先不要急着返航。”刘备缓缓说道:“召集沿海渔民,问问他们的意见,最好是请几个人,把所有人的想法都记下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