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以诚相待(2 / 2)

“刘使君的亲笔信。”简雍压低声音说道。

王邑再不犹豫,当即从袖口里摸出一柄精美的小刀,细细切开信封,将其中的信函取了出来。

文都吾兄,见信如晤,弟虽居边僻之地,然久闻兄之大名

这是一封来自刘备的亲笔信,措辞谨慎,态度诚恳,充分表达了刘备对王邑的钦佩和景仰,对王邑执政河东期间的政绩给予肯定,希望王邑继续在现有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再攀高峰。

除了吹捧之外,刘备还略有隐晦地表达了将河东纳入自己麾下的愿望,毕竟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河东虽然富庶,但毕竟只是一郡之地,难以独立对抗其他势力。当今天下大势正是合则成,分则败,王邑若是能让河东平稳交接,来日必不失封侯之位。

“唔”王邑将信件阅罢,仰头沉吟起来,心中是又惊又喜。

刘备这封信,几乎就是一封招降书,要王邑将河东拱手相送,然而,由于刘备把姿态放得很低,语气也很诚恳,使得王邑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羞辱,相反的,“必不失封侯之位”这句,实际上就是刘备以自己的信誉做背书,给他保证了后半生的富贵。

刘备手中有四个州、而且已经把手伸进了并州,兵强马壮,实力冠绝天下王邑只不过是个太守,在河东还不能做到一手遮天,与刘备相比根本不是同一个等级的。

然而,在碾压级别的实力差距下,刘备仍然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这让王邑觉得心里很舒坦,恨不得当即挥毫泼墨修书一封,倾诉自己对刘备的仰慕。

“这真是刘使君亲笔所写?”王邑极力压抑着心中喜悦,转头对简雍问道。

“自然是使君亲笔,文都兄看看这笔迹”简雍大咧咧地答道,顺手指了指王邑手中的信件,“若是哪位幕僚长史把字写成这样,怕不是要被上官下令拖出去喂狗?”

王邑尴尬地笑了。

他从第一眼就发现了这封信的字迹相当丑陋,只是因为内容相当诱人,吸引了绝大部分注意力,他才能无视了歪歪扭扭的字迹,用心下来。

如今回头一看,实在是不堪入目。

正如简雍所说,如果有哪个幕僚把字写成这样,不用主家开口,自己就应该识趣地收拾行囊辞职回家了。

“刘使君一片诚心,我王邑又有什么可犹豫的?”王邑下定决心,对简雍慨然说道:“河东愿为刘使君前驱!”

简雍仰天大笑,许久之后才收敛笑容,握住了王邑伸过来的双手,“能与文都兄同心戮力,共创大业,简雍无憾矣。”

然后,简雍就抛出了王烈与郭嘉商议,又被自己做了细微修订的计划。

“借兵剿匪?”王邑略一思索,当即拍板,“就听贤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