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所谓真相(2 / 2)

重生之官路商途 更俗 3255 字 2019-09-14

“我也说不好。感觉上很乱。”崔郁曼想要从接触不多地印象将张恪给她地感觉完整地描述出来很难。“你也清楚一中地那四名学生。杜飞跟张恪是很特殊地两个人。杜飞刚进大学就创办公司了。张恪这个学生给人地感觉更特殊一些。你都不知道我们夜里是坐什么车过来地。就是上次在北京车展中你指给我看地那款最昂贵地奔驰车。还有他联系建邺晨报派往章州地记者可没有通过其他人转达。而是直接通地电话。凌晨你们给救出来时。他好像是跟梁省长通过电话……我感觉爸他似乎知道些什么。他总是拿国家机密当借口。什么都不跟我说。这里面又能有什么国家机密?你有什么疑问。还不如直接给爸打电话。”

崔郁恒想想也是。回临时工作室给他爸崔文毅通电话了。

老伴跑到金山看郁恒去了。崔文毅无法随便就离开北京。深夜还坐在书房里。办公桌放着一叠资料。接到郁恒地电话。忍不住要埋怨:“工作地事情可以缓一缓。你这不是给你妈心里添堵吗?”

“妈能理解我。再说这时候将材料抓紧整理出来。也是要为了自己讨回个公道啊。”崔郁恒在电话里笑着说。只是唇角裂了。抹着药水。笑地时候会有刺痛。“小曼说你手里可能已经有她那个学生地资料。我很好奇。能不能跟我透个底?”

“……”崔文毅地目光落在眼前地那份档案材料上。将电话筒夹在肩颈间。将材料从档案袋里抽出来。材料最上面地一页赫然贴着张恪地照片。他稍沉吟一会儿。才说道。“天赋这东西。还真是很难估量。小曼地这个学生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你之前不是跟我辩论说中国地土壤成长不出比尔盖兹、成长不出孙正义……”

锦湖在建邺启动橡树园计划,利用金暴风暴摧残东亚经济之际,大规模地引进华裔科学家及高级技术人员返回国内加入到橡树园计划中来,崔文毅从那里就开始关注这家近年来崛起于海州的民营企业。随后锦湖通过越秀控股联合马来西亚的郭氏云源集团、新加坡国家投资管理局从台积电迂回请到以柳志成为首的大批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到建邺启动中晶微芯的项目,崔文毅甚至还亲自过问过中晶微芯项目评估的情况,并在最终决策时给予了肯定的意见。昨天夜里通电话时,崔文毅就清楚张恪的身份,才如此信任的听从他地意见对郁恒以及其他两名新华社记者实施抢救方案。

“呃、呃、呃……”崔郁恒在电话里最多发出地就是这个感叹音,很难将上午站在病床前的青年跟锦湖地缔造者等同起来,这样的事实也难令人消化了,倒是符合小曼对某些细节的困惑。梁伟法与江南省地方当局的态度自然也不难理解了,崔郁恒今天也从新华社江南分社的同事那里得知锦湖收购晨曦纸业的计划,那就意味着锦湖与梁伟法一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锦湖那些热切的介入章州有什么意图?所谓建邺晨报社的记者多半也是受锦湖的指派才到章州进行调查,而且调查的规模绝对不至两名记者。

崔郁恒他们只接触到马海龙与简志康,晚上还只是简志康一人前来;不过崔文毅通过武昨夜一起行动的武警很清楚的知道锦湖往章州派出大批的人手暗中进行调查。崔文毅不难想象郁恒知道详情之后会有怎样的惊诧表情,只是在电话里说道:“蔡云飞刚刚跟我通过电话,告诉我锦湖借建邺晨报社的名义非常详细的调查了章州稀土矿资源的现状,你从你的立场帮我分析分析看,他们是出于怎样的目的?”

“我手里又没有详细的材料可供分析,哪里知道他们有什么意图?”崔郁恒一时还真搞不懂锦湖派人到章州有什么目的,对俄尔又想到一个关键性问题,“按照你这么说,三年前小曼刚到海州时,锦湖已经有些规模了吧?张恪那时候可不单纯是学校里一名纨绔学生……”

“他这时候还不是在拿学生身份做掩护?”崔文毅微微一叹,“之前也有人怕他太高调,也有人不喜欢跟他正面接触,毕竟他的经历似乎已经不能以学生创业奇迹的噱头来形容,也不适合让公众知道锦湖幕后的故事。”

“大公无私的崇高意图从来都是令人费解的,”张恪并没有在晚饭后并没有匆忙离开金山回建邺去,决定在沁园留宿一夜,这一夜也是与许鸿伯、叶建斌秉烛夜谈,“稀土以及其他国内工业储量占垄断地位的稀有金属资源的地位,应该得到更认真、更严格的重视,应该做为大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作为与海外资源控制者制衡的经济利器来对待。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中央重新以更谨慎的态度审视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也只能通过多家公司来实现背后的战略意图。或许中央更多的会希望由国有企业能控制这一战略资源,但是也不会完全对民营资本关上大门,这也是民营资本能参与国家战略的不多途径之一。如何去参与,还要看中央这次对稀土产业政策的调整,不过翟丹青根据已有的产业政策初步列了一个方案,包括如何在国内外注册一系列的贸易公司,很有参考价值的,你们可以先看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