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7章 霸道之气(1 / 2)

桀宋 迷惘的小羊羔 0 字 2022-02-21

 “楚国……变法了?!”

当宋王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由得呆立当场。

宋王偃依稀还记得,自己在后世的时候看的一篇关于屈原的文章。屈原的确是大才,不可多得的大才,可惜生不逢时!

历史上的屈原变法是指战国中期屈原在楚怀王初期施行的一系列革新。

楚国自春秋时期以来就是强国,战国时经楚宣王、楚威王的耕耘,国力逐步强大,又经过屈原一番改革,楚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了新气象,成为与秦国、齐国并列的强国。

楚国的情况最为复杂。楚国虽然是雄霸南方带甲百万的泱泱大国,但国家大政历来为老世族和老贵胄的手中所把持,楚王如果需要调兵,还是需要和这些老世族和老贵胄廷议商量!

自从楚悼王时期利用吴起改革以来,倒是很快的改革弊端,移风易俗,雷厉风行的消弱了世族与贵胄的许多权利。

不想在楚国刚刚有所起色的时候,老贵胄和老世族秘密的结成联盟,连楚王宫的内侍也被这帮老世族所把握住命脉!

楚国的老世族买通宫中的内侍,让内侍偷偷的在楚悼王的饭菜内连番的数次下毒。

这种慢性毒药无色无味,身体强健魁伟的楚悼王起初在头脑发胀的时候,以为是伤风感冒,不想在数月再后竟然是在沉疴在榻,更令人不可思有的是,楚悼王在无声无息中竟然的薨去了。

吴起在楚悼王的葬礼上被世族贵胄群起而攻之,聪明的吴起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贵胄们乱箭齐发,吴起被射成了刺猬。

但老贵胄的利箭也射向了楚悼王的遗体!

楚国律法规定,对王不敬者死;吴起在临死的时候,还帮了楚国一个大忙,楚肃王继位后,大力彻查这次暴乱的贵胄和老世族;受此次的牵连,楚肃王竟然诛灭了七十多家世族贵胄,楚肃王此举无疑的奠定了楚国强大的基础。

但到了楚怀王时期,又渐渐的形成了昭、屈、景三大家族把持朝政的尾大不掉之势;虽然楚怀王继位之初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礼贤下士,革故鼎新,但对于上述三大家族的势力的触角延伸到楚王廷的内部还是无可奈何。

昭、屈、景三大家族之所以能把持朝政,一定原因上还是因为他们和楚王室的同姓宗族关系,当时的昭阳是楚王的令尹,屈原为楚国的左徒。

仅仅拿屈原这一族来说吧。

屈原的先祖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名为瑕,因为被楚武王封到“屈”这个地方,所熊瑕就以地望为氏,从此就叫屈瑕了。

屈瑕的这一支人脉以后就成了屈氏族了。昭氏和景氏和楚王的关系和屈氏的关系大同小异,都是从楚王族宗室中分封出来的。

虽然楚王利用苏代和陈轸迅速的组成了五国合纵攻秦事宜,但楚国的调兵权利都在三大世族家里,以左徒屈原为首的屈氏家族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早已经把国家的事情捆绑的自己的身上了。

屈原从小就是听从楚国先祖斩荆披棘,一路衣衫褴路的走来,所兴旺发达的成为泱泱大国的,但凡是有什么威胁到楚国的地方,楚王要动员楚国甲士保护楚国,屈原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包括上一次的五国攻秦,作为左徒的屈原也是出了最大的力气的。

但往往事与愿违,剩下的三个大世族为了家族封地的利益倒是争的不可开交。

令尹昭阳是个和稀泥手,谁也不愿得罪,故而,这些协调弥合三家世族的要务便都压在屈原的身上,屈原的性格刚正不阿,耿其脖颈来连楚王都敢顶撞!

所以说呀,楚王把三大世族的老族长们请来郢都廷议会商,不但没有达成协议,反而是闹得三家失和,三家老族长大袖一挥,也不再协商了,都撅撅的走了。

楚怀王性子稳当,脾气随和,刚有余而柔不足,这样的人作为普通百姓还是比较合适的,但作为执掌一国朝堂的君王来说就缺乏了那种独断专行的霸道之气,朝堂上廷议的时候往往拿不定主意。

一旦以为那位大臣的建议,与自己内心的意思接近的时候,熊槐便不顾一切的力挺这位大臣!

说白了,这位性情中人的楚王熊槐一向以性情做事。

故而熊槐很受朝臣的蛊惑,喜欢上屈原这位弱冠贵胄,也是屈原作的诗词在楚国民间传唱的时候,自己莫名其妙,身不由己的就宠爱上了这位自祖父时期,家族就败落的文采少年。

历史曼妙的机遇,就这样的把屈原这个风流不羁的诗人政治家,推到了楚国的风口浪尖处!

和屈原谈过之后,楚王当机立断的赐封屈原为执圭之爵位,左徒之职位,这样的职位和这样的爵位令昭阳都羡慕过一段时间。

但是昭阳和屈原接触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屈原是位“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的忠君爱国之才!

这才对这位年仅十六岁,楚王的新封贵胄忌惮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