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李云中疑神疑鬼(1 / 2)

清末洋流 王小郎 0 字 2022-02-22

 “皇上,李鸿章他们已经出发了!”张遂谋看着李云中久久的遥望下关码头方向,不由出声提醒。</p>

兵部尚书赵烈文笑道:“两百年前大顺皇帝李自成率兵攻占北京,前明皇帝崇祯逃亡煤山,自缢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相随,不知这咸丰皇帝会怎样?如果他死守北京,对我们北伐战事还是有些影响的。”</p>

张遂谋一挥手,仿佛咸丰皇帝已经被他拍死一般,嘴里道:“怕什么!就算咸丰儿死守北京,也挡不住我大汉儿郎,到时把他押来南京受审,这才对得起鞑子在中原造的孽。”</p>

“哈哈哈……”陆建瀛在赶来上书房,刚到殿外,就听到张遂谋的一番言论,不由发出一阵讥笑声。</p>

张遂谋大怒,在南京还有人敢嘲笑他!活得不耐烦了?转头一看,竟是陆建瀛与常大淳二人,对着两位阁老的面,张遂谋并不害怕,直言道:“陆大人何故发笑?认为本官的不对吗,还是陆大人对故主心怀眷顾?”</p>

陆建瀛摆手,对李云中解释道:“启禀皇上,刚才微臣听张大人一番言论,想起了一个历史典故,这才情不自禁笑了出来,请皇上赎罪!”</p>

李云中饶有兴趣的问道:“什么历史典故可以与活捉咸丰相比,难道是前明朱元璋的事?”</p>

陆建瀛像鸡啄米似得猛着头,心里松了口气,可不能让皇上认为他对咸丰还有感情,别人无所谓。他可是当过咸丰老师的人,暗地里劝劝皇上放走咸丰就算了。可不能当众提出来,可是这里有张遂谋。还是让正夫出来比较妥当,想到这里,陆建瀛向常大淳使了个眼色。</p>

常大淳明白陆建瀛的苦衷,立即笑道:“皇上有所不知,今天的局势与当年徐达北伐很是相似。”</p>

张遂谋暗道:这帮读书人就有这个优势,什么都能想出个典故,看皇上饶有兴趣的模样,这次又让他们出了个彩头。</p>

李云中了头,道:“你是徐达为什么没有活捉元顺帝?”</p>

常大淳回道:“正是。当年徐达有两次机会活捉元顺帝,可是都故意让他逃跑。”</p>

张遂谋暗自欣喜,这常大淳大话连篇,一国之主是那么好捉的,还两次!以皇上的性格一定会追根究底,到时有了破绽,看你们怎么交代。</p>

李云中问道:“两次!这元顺帝也太糊涂了吧,朕记得蒙古势力在明朝早期一直都很强大,徐达为什么要放跑元顺帝?”</p>

常大淳不慌不忙的解释道:“按照史书记载。的确有两次,第一次就是北伐的时候,徐达率领大军攻占通州,通州位于北京西侧百里。大军不用一天就可兵临城下,当时北京守卫空虚,可是徐达足足在通州呆了七天。大军不发一兵一卒,元顺帝在第七天夜里打开健德门逃跑了。”</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李云中听有史书可查。量他也不敢胡言乱语,道:“这是徐达故意放跑元顺帝。这是第一次,还有一次是什么情况?都来听听。”</p>

常大淳答道:“第二次就是开平之战,当时元顺帝固守开平,开平位于蒙古,是元朝的上都,可是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包围了开平,这照常理,元顺帝插翅难飞,可是徐达又命大军放出一个口子,元顺帝就趁机逃了,当时常遇春很不理解徐达的举动,回朝后还像朱元璋弹劾了徐达。”</p>

李云中有明白了徐达的苦楚,还是问道:“这活捉敌国皇帝是一件大功,为什么徐达三番两次的放跑元顺帝?”</p>

常大淳抿嘴而笑,回道:“当时徐达是这么的:元朝末代皇帝虽然只不过一介夷狄,但好歹也曾经是我们的皇上,管理中原那么久,是合法的统治者,怎么也要给面子吧。如果真的逮住他,我们的主公该怎么处理他呢?对于这个前任皇帝,难道封一块地盘给他?还是把他杀了才甘心?我觉得两者都不好,还不如把他放了最好。常遇春很不理解徐达的辞,所以才有后来弹劾徐达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