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破了楼兰还不还—2(2 / 2)

由于需要提防阿提拉从西边发起了进攻,西部鲜卑的主要兵力都投放在了这一区域内,而对于西南侧的河西走廊,便没有足够的力量发起掠夺。苏宁用这种委婉的方式,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但这也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后果,那就是阿提拉西面的楼兰国,由于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威胁,而对苏宁派来的使节王玄策,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强硬措施。

王玄策在告别苏宁的时候,脸皮上挂着强烈的自信,但他回来的时候,却是哭丧着一张脸,这让苏宁见了他之后,非常的不高兴,不用问他就知道,王玄策此行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不过苏宁也对此不长脑,毕竟外交上的事情,有很多变化的因素,一时的外交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体战略的失败。

根据王玄策所说,如今在位的楼兰王,对于他的到访十分不满,不但拒绝将他放入城中,而且还用刀斧威胁他的人身安全,王玄策虽然据理力争,并且强调自己是为了和平的目的而来,而且还准备带给楼兰国的王公贵族,以及这里的平民百姓,以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楼兰王却对他的目的,持有怀疑态度,而且,基于这种怀疑的态度,以及楼兰王年少气盛的特点,他的态度不但强硬,而且非常没有理性。

“主公,楼兰王虽然强横,但国中尚有王太后在,如果您还相信我的话,我愿意再次出事,去劝说王太后,通过她来影响到楼兰王的决定,或许这件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不至于让两国刀兵相见。”

苏宁听到王玄策这样说,本能的觉得有些不妥,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要不然以他的传奇经历,早就已经名闻中外历史,可苏宁最有求学多年,又在大学中执教多年,自然知道,越是重要的人物,会出现在月低级别的教科书里。可王玄策这个名字,中小学的教科书里是不会提到的,一个在异域扬威的人,竟然没有出现在国际化浪潮的中国教科书里,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惊讶吗?

苏宁知道,此人在从印度得胜归国之后,为唐太宗仅见了几位炼药的发番邦人物,从此为一代圣主的莫名死亡,贡献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像这样的人物,如果纵容他出现在教科书里,那才是对孩子们巨大的不负责任。

总结一下,这个人虽然经历如同传奇,但性情却十分投机,他之所以甘冒奇险,远赴万里,以一人之力鼓动如簧之舌,从唐朝邻国盟友那里借来7000骑兵,而后灭掉一个印度古国,主要还是想要在政治上投机,所以,他才会在回国之后,选择一条投机取巧之路,希望帮助皇帝达成长生不死的愿望,来引起他的重视,并获得政治地位上的提升。

那么这种政治投机者的话语,真的能够相信吗?苏宁当然是不肯相信他的,于是,他并没有给他再次出手的机会,反而直接向西北方面军总司令章楶章质夫下令:“集结军队,进攻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