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周枋(三)(2 / 2)

将血 河边草 0 字 2021-07-21

像如今朝堂上的点点滴滴,以及这突如其来的激烈争斗,其实正是许多不甘束手之人的垂死挣扎而已。</p>

当然,之所以能看到这一点,并非周枋眼光过人,也非是其人胸中丘壑使然,而是他熟悉李氏,并在这些年间,一点点的感受到李氏的兴衰以及它内部的暗流涌动罢了。</p>

实际上,这些念头在他心中由来已久,只不过每每不愿深究而已,因为寒门出身的他,根基就在长安李氏身上。</p>

长安王氏轰然倒地,他还只不过是沾了一点边儿,就差点弄了个万劫不复,他不敢想象,一旦李氏失势,身为李氏党羽的他,会有怎样的下场。</p>

不过,此时却容不得他不多想了,这么一来,周枋也是豁然开朗,不管他辖下有没有发生昨日一般的事故。</p>

他的选择其实都不多,也许。。。。。。。都要面对扑面而来的疾风暴雨。</p>

这么一想的话,之前他的那些心思,便多了几分可笑,他心下不由苦笑,亏自己还教训儿孙,遇大事而不定,乃为官者之大忌,没想到,真正到了大事临头的时候,自己先就魂飞魄散,举止失措了。</p>

可见,知易行难,古人诚不欺我啊。</p>

于是,很快的,他便整理好了思绪。。。。。。。。</p>

其实,无可否认的,能以一介寒生,走到今日之地步,除了得到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的赏识之外,论起自身的才干,城府,眼光以及见识来,周枋其人也是一时之选,不让于他人半分的。</p>

心意清明之下,周枋慢慢挺直了身子,老大人之言,学生必定谨记在心,不敢或忘,但您也不用太过忧劳,最重要的还是保重身子要紧,这些年风风雨雨咱们都过来了,如今我大秦一日强似一日,其中有多少您的功劳?怎能在这个时节,起了轻去之心?</p>

学生德望浅薄,更谈不上什么成就,可不敢当您的重托。</p>

李圃目光闪动,欣慰之色一闪而过,他知道,周枋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听周枋渐渐开始说的越加直白,虽然这些时日,心中一直压着一块大石一般,但这个时候,还是多少便起了考校之意。</p>

</p>

沉吟了片刻,便道:吾知你才干,不用妄自菲薄,那。。。。。。。。照你看来,如今朝堂之纷扰,又该如何了局?</p>

话锋转变之下,此时已经成了上官与下官之间的问对之局。</p>

周枋吸了一口气,深思良久,正色道:如今文武之争越演越烈,于国无益,所以依学生之见,我大秦用兵之日还多,此时怕是难以制之,与武人相争,实乃不智。。。。。。。。。。无论陛下,还是。。。。。。。。晋国公,如今皆一言不发,在学生看来,还有可以转圜的余地,不若。。。。。。</p>

说到这里,周枋打住了话头,但意思已经说的极为明白,周枋这里心中略有舒畅,也有些发紧,这些年,因当年之累,他可是已经多少时候没有这般畅说欲言了。。。。。。。</p>

李圃面色不动,紧接着便问,老夫已经上书,请罢李承乾枢密使之职,若不能得,怕是也只好上书请辞了吧?还有什么转圜之说?</p>

周枋马上摇头,陛下圣明烛照,又怎会因一言之失,而罢相位?再者,如今纷扰,不过因李大人上书请建新军所致,我等中书之臣,无须攻讦其人,转而就事论事,也就罢了,久之,风波自销。。。。。。</p>

树欲静而风不止,老夫到想平息争议,但旁人可会如此想法?</p>

中书这里,老大人自是众望所归,一言而决,至于枢密,只要晋国公赵大将军开口,旁人也不会多做置喙吧?</p>

李圃终于笑了起来,点头赞道:定庵看的极为明白,也有一腔为国之心,着实难得,但可惜。。。。。。。。。</p>

周枋本来脸上带出了些笑容,但随即,便被这话的未尽之意所扰,皱起了眉头,显然,这里面还有他不知道的因果。</p>

沉吟了一下,周枋便忍不住试探道:要是晋国公那里。。。。。。嗯,昨日长安府这里接了一件案子,有人把晋国公长子押到了公堂之上,还打了板子。</p>

学生以为,有人心怀叵测,欲行火中取粟之举,还请您三思。。。。。。。不若,借此时机,学生愿上门请罪,与晋国公倾谈一番,也好。。。。。。。(未完待续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