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杀鸡儆猴(2 / 2)

马原答应一声,立刻带着资料赶往都察院。

做为皇帝的耳目,皇城司内部也开始了一些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都察院合作,增强对官员的监督作用。

不过皇城司只能暗中调查,并没有执法权,不能直接审问官员,拿到证据也需要交给都察院,由都察院立桉调查。

这么做也是防止皇城司的权力过大,毕竟宁复可不想培养出一个锦衣卫来,虽然锦衣卫可以极大的增强皇帝手中的权力,但也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朝堂的动荡。

“皇城司也介入的话,会不会落人口舌?”

等到马原走后,柳正再次有些担心的问道。

“我就是要让那些官员知道,都察院只是明面上的监督,暗中还有皇城司盯着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加老实!”

宁复却冷笑一声道。

北宋除了军事孱弱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员太自由,受到的都督也太少,后世许多人都说宋朝是文人的盛世,但在这盛世之下,百姓们的生活却十分困苦。

据后世有人统治,宋朝民间起义达到了惊人的四百三十三次,远超历史上的其它朝代,影响较大的就有方腊、王小波、钟相等人的起义,从这里也能看出,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权贵阶层的利益扩张,从而侵占了太多百姓的利益,而权贵阶层的代表就是官员。

所以宁复才想要监督官员,限制官员手中的权力,只是这件事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都察院。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杀鸡儆猴,顺便树立起都察院的威信。”

柳正闻言也终于明白了宁复的意思。

“不错,中书舍人刘连不是骂的最响吗,那就拿他开刀,如果一个不够,那就再来几个,直接杀到他们老实为止!”

宁复说到最后时,也是一脸的杀气。

治国不能一味的怀柔,就像宋仁宗,的确落得个好名声,可北宋也是从宋仁宗时开始衰弱的,代表就是西夏的崛起。

宁复身为开国之君,他不乎自己的名声,对于他来说,立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打破国内的利益阶层,从而让社会财富得到更加公正的分配。

只有这样,宁复的大周才能呈现更加兴盛的局面,他也能得到更多百姓的拥护,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的话,那宁复也不过是第二个赵佶,日后依然无法避免灭亡的命运。

柳正能理解宁复的心情,因此他也不再抱怨,而是认真的宁复讨论了一下接下来的局面。

虽然柳正的才能不及章惇,但他却是宁复最信任的人,因此宁复有许多话不能和别人说,但却可以和柳正商议,这也是宁复任命柳正为相的主要原因。

聊完了都察院的事,柳正忽然露出露出犹豫的神色,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陛下,现在国家稳定,朝堂虽有些波澜,却也影响不大,所以陛下是不是要考虑一下充实后宫的事了?”

柳正说这些话时,神情也有些古怪,他女儿是皇后,宁复的正妻,现在身为老丈人的他,却要劝宁复纳妃嫔。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宁复是皇帝,肯定不能只有一个皇后,而且宁复纳妃嫔同样牵涉到各方利益,毕竟谁家的女儿入宫做了妃嫔,也能影响到一个家族的利益。

当然皇后他们是不用想了,但妃嫔也不错,所以许多人都想将女儿送到宫里,以此来稳固家族的地位。

柳正对这些也想得十分明白,与其让别人往宫里塞人,还不如他主动提出来,到时入宫的人选还需要柳清心点头,这样一来,就可以控制入宫女子的背景,从而确保不会威胁到柳清心在宫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