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改变(2 / 2)

“哟!这么巧啊!黄主编!”

拿着相机刚拍了几张民团官兵扫雪的照片,一转身正好看到黄之远,杨冬连忙开口说到,虽说杨冬供职的《荣誉》杂志是民团内部杂志,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杨冬到也和黄之远接触过多次。

“呵呵!你……啊!没想到这么巧!你在这采访?”

看到眼前这个穿着军大衣带着狗皮军帽,脚上穿着和官兵们一样的大头皮靴年青人。待认出这就是杨冬之后,黄之远不禁有些惊诧于眼前的杨冬地这身打扮,差点没认出来眼前的这个人。

“呵呵!不是!我是在这铲雪,按照规定我们文职人员每年必须到基层呆上服役一个月。这不正好赶上了,不过到也不误事,一边拍照,一边铲雪!”

见黄之远这么问,杨冬便指着一旁立在雪上的铁锹回答到。

要求民团文职每年必须在野战部队服役一个月。是司马特意制造的规定。以防止那些文职成天只会拿笔头子,而忘了自己除了拿笔头子之外。另一只手还得拿枪杆子。

“呵呵!直没想到,杨大才子,竟然也能抡起这铁铲!”

因为两人地关系还算不错,所以黄之远便开口开着玩笑,对杨冬说的文职下连队训练的事,黄之远再了解不过,必竟这民团就在西北工业内,而作为西北实业报社的主编,做几次对民团的报道,到也属正常。

“呵呵!不说了!得赶紧干活,我们连长可还在那边挥铁锹那!我这利用休息地空档拍照,还是连长特批,要是见我在这里和您闲聊,估计……呵呵!”

看到排长有意无意一边干活一边地看着自己,杨冬连忙开口说到,这本身基层部队就对像杨冬这样的文职没什么好感,必竟当兵地不扛枪,算什么当兵的,在这基层,杨冬可没被班长给少操,见这会排长在打量自己。

杨冬就知道自己又违规了!同时心下不禁开始有些冒汗,虽说同在民团,可是杨冬在来连队之前,还真不知道这里会有这样那样那么多的纪律,以至于这些天杨冬是没少受惩戒!

“哎!民团的制服是不错,可是这身衣服不好穿啊!”

见杨冬急急忙忙的拿起铁锹干起了活,看到公路两侧在干着活的这些民团官兵,黄之远不禁由感而发到。

一直以来,在西北最为推崇的就是纪律以及规则,而作为西北工业区唯一一家报社,自然而然的会在报纸上大量提到纪律以及规则的重要性,而其中在工业区内作为纪律、规则范版的,正是这支民团。

黄之远知道,这支民团对纪律、规则的要求几乎达到苛刻的地步,其军事法典上,甚至不厌其烦的用数十章规定了民团官兵的着装要求,更不要说平时的行为规范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出现在西北工业区内的那些民团官兵,让人们看到的就是纪律的榜样,而黄之远却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建立在宪兵队对违规者地惩处上。

对这些民团官兵地纪律约束。除了是在兵营内,就是在工业区内,他们同样受到纪律约束,而管束他们的正是在工业区内巡逻的宪兵队。

“和他们一样,这些人的习惯,也是宪兵队的功劳吧!”

拐了个弯看到一个妇女提着垃圾走到路边的垃圾桶旁,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后,一些垃圾掉出了垃圾桶,那名妇女弯腰重新扫起来。倒入垃圾桶。

看着这个妇女的所做的一切,黄之远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怎样,对于公司各个社区的环境,作为一个爱干净地人。黄之远是再满意不过,可是黄之远知道,为了目前的这种环境,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付出了什么。

对于过去社区的样子,尤其是普通工人的居住社区地模样,黄之远可是记忆犹新,随处可见的垃圾,楼前楼后的草地被改成了菜地。社区内的小花园变成了厕所等等,那怕就是社区内的保洁员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社区脏乱差的现实。因为知道这些弊病国人很难一时改变,黄之远只寄希望以公司的卫生宣传和报纸的卫生宣传。能慢慢地改变这些人的行为,但是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后来宪兵队介入之后,对那些人的行为给予重罚,黄之远可不认为公司的各个社区会向现在这般整洁。

虽说赞同公司对在社会区倾倒垃圾之类地行为给予重罚,但是黄之远却并不认同公司弄的那种卫生督导员制度。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卫生督导员是进家检查。

社区卫生督导员制度是司马特意设立的一个用于检查职工家庭的卫生情况的制度。在司马看来,只有良好地家庭卫生习惯才能保持一个良好地个人卫生习惯。如果那些人仅仅只是为了避免受到重罚。而在外面保持个人卫生,而自己的家里仍然像是个垃圾堆一样,那么宪兵队所做地一切就全都白费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才会让医院和宪兵队一起配合建立社区的卫生督导制,通过打分分级的方式检查督导各个家庭的卫生情况,对于那些家庭卫生搞的差的家庭,公司都是减少或停止给予食品补助的方式进行惩罚。

但是这种进人家里检查卫生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众人的卫生意识,可是在黄之远等人看来,像这种严重干涉到他人生活的制度并不可取,甚至于完全没有必要。

虽说大家都能意识到这么做的好处,但是坏处却是侵犯了人的自由,必竟谁的家里的卫生的好与坏,都是他自己的选择,那怕他的家里像猪窝,只要没影响到别人就行,公司这也管未免也伸的太长了。

当时黄之远甚至还在报纸上写专文批评公司的这种作法有违人权,可是结果是司马用一个据说是美国的科学家的家庭卫生重要性的科学报告给予了回击。

甚至于还附上公司附属医院的检查报告,以证明卫生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人们身体的重要性,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公司已经为所有职工及其家属的身体健康买单,那么他们如果他们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里,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开支。所以公司的卫生检查不过是为了保障公司的财产不至被浪费。如果他们愿意放弃公司提供的免费医疗,那么就会放弃对他所居住的环境的检查。”

当然虽说这么说有些强词夺礼,可是说的也是实话,他们的健康是公司买单,公司当然要负责到底,如果不想接受检查,那么就放弃免费医疗,而这却是每个职工都不愿意的,所以最终只得接受了这一切。

作为黄之远,当然不可能接受这么一个说法,最后黄之远甚至在报纸上搞了一个民意测验,结果参与测验的五千多人,有四千多人支持公司派出卫生督导以改善职工家庭卫生情况的决定。

面对着超过80%的支持率,黄之远才算就此作罢,但是每次卫生督导员进入黄家时,黄之远绝对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不过那些卫生督导员倒也是柄公办理,每一次黄家的卫生状况都能拿一个A+。

虽说不喜欢这种卫生督导检查,可是却不妨碍黄之远看到门口的那个绿色的A+标志时,心下充满骄傲感,必竟在整个社区里,没有几户的家庭卫生能拿到

这种把家庭卫生等级贴在其大门上的作法,是一个卫生督导员提到的,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国内好攀比、好面子的心理,必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自己家的大门上被贴上一个大红色的C-的标志。

过去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并没有什么人会在乎,可是现在如果别人家里都是B-以上,就那么几户家里贴上了C-,由此可想这几户人家会被人们怎么说。

虽说单就个人而言,司马并不喜欢这种方式,但是司马却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非常有效,那怕就是在后世,必竟好面子是国人的通病,没有任何人会愿意被扣上一顶等同于猪窝的C-的标志,而且是一顶就是一个月,甚至于人们会经常性的提及此事。

当然自然也因为有了这种分级,才使得有了激励,必竟谁都愿意门前沾个绿色的标志,以证明自家的卫生条件,在整个工业区内都是排得上号的,好攀比、好面子这是国人的千百年来的通病,只不过这次被往好处利用罢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