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又一个寒冬(2 / 2)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他视察了前线和后方,更换了指挥官,改组了后勤系统,普遍震动了他所视察过的所有机构。在后方,他抽出文职人员,给他们武器,这让人们对他怨恨不已。而在前线,士兵和年轻军官们,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过一位集团军司令,因此,他赢得了下属的极大尊敬。

他曾威胁道,如有逃兵,就地枪决;他答应,将最好的粮食和服装运到前线;他逢人便像朋友一样,轻拍对方的肩膀,这使那些旧式军官非常反感;他辱骂那些在他看来活该挨骂的将军,却把饼干和糖果给士兵吃。

舍尔纳忠于希特勒,就像内伊元帅对拿破仑一样始终不渝,很快舍尔纳便用他极度非常规的方式,将中部集团军拼凑成了一条摇摇欲坠的战线。无论如何,这终究是一条战线,它一度顶住了中俄联军势如潮涌的可怕进攻。

尽管在内心深处没有人认为,他能最终堵住张镇国的攻势。张镇国,这位中国元帅,是德国人最害怕的中国人,他指挥着比整个德**队还要庞大的一支联军,而且这支军队更具攻击力。

可即便如此,斐迫南德7舍尔纳将军和他的中部防线仍然在左右两翼被突破后,仍然劳劳控制着奥得河和尼斯河的西岸,顽强的阻挡着河对岸的三百五十万虎视眈眈的中俄联军。

这对是古德里安最为担忧的问题。

“要阻止张镇国的装甲部队那势不可挡的进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立即组建一支应急集团军。”

古德里安的声音并不大,他语气显得有些迟缓。所有人都知道中部防线的稳固实际上中国人战略上布置而已,只耍他们愿意,随时都可以突破中部防线。

“我们可以以从北部撤回的军队为核心。组建这个集团军,这支队伍可以由陆军元帅马克西米利安7冯?魏克斯指挥,这是一位杰出骁勇的长官。”

“我同意组建这样一支新集团军。”

“现在魏克斯已经筋疲力尽。

我怀疑他是否还能胜任这项任务”

稍加沉默后,希特勒看着古德里安。

“我想应该把这项任务交给帝国元海因里希7希姆莱。”

“元,希姆莱毫无军事经验,现在必须要一名”

面对元的安排。古德里安表现的非常愤怒。几乎是立即提出了抗议,但却希特勒断然打断了。

“古德里艾,党卫军全国领袖是一位伟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单凭他的名字就能激励士兵们誓死战斗,我想这就足够的!我的将军!”

希特勒的态度同样强硬。他说,希姆莱作为补充军司令,是唯一有能力在一夜之间组建一支大型部队的人选。言外之意,希姆莱是为数不多的几咋。他仍然可以绝对信任的人之一。

“我会第一个越过奥得河!”

从望远镜内,看着河对岸白色的雪地上不时炸起的爆团,身着陆军元帅军装的张镇国脸上带着笑容。

前面,就是奥得河。这是抵达德意志帝国总理府之前,必须跨越的最后一道重要的天然屏障,越过这条河,前面就是拍林,在内心深处。他完全相信,自己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打到拍林,将德意志帝国,这个曾令整个世界阵颤的国家彻底毁灭。

“元帅,越过奥得河需要陛下与总理的直接命令。”

彼得皇储在一旁微笑着接过张镇国的话。他们两人是这场战争中。中俄两**队的最高指挥官。张镇国是联军司令官,而彼得皇诸则是联军副司令,尽管彼得很少参与作战方案的拟定,但所有人都知道,皇储在联军司令部的存在,使得俄罗斯帝国在这场战争处,并不像外界所以为的那样,处于被支配地位。

越过奥得河兵进拍林,必须得到总理和陛下的直接命令是两国参谋部达成的协议。这是为夺占欧洲作出的选择,没有直接命令,任何人都无权命令中部集群突破奥得河,尽管这个荣耀诱人至极。

同样的,彼得知道实际上。对于正在开罗兴行四国脑会晤的父母而言,奥得河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筹码,英美两国定会千方百计希望联军越过奥得河,如果这样,他们将会不战而胜,在联军尚未进军西欧之前。德国投降将会改变欧洲的局势。

“彼得”

放开眼前的目镜,直起腰身后。双鬓斑白的张镇国看着一旁的彼得,他和翰墨一样,都是总理的儿子,只是不同出身使得两人有着不同的使命和职责。

“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俄罗斯帝国将会实现他的复兴不是吗?”

“不,应该是共和中华与俄罗斯帝国在赢得这场战争之后,共同恢复了自己曾经的荣耀!”

面对元帅的视线。彼得在说话时依然保持着礼貌的微笑。

作为帝国皇储和帝国情报局的负责人,他清楚的知道,眼前张镇国一直以来所宣誓效忠的是共和中国,尽管对于总理的这几个儿子多少有着较浓的亲近之情,但在共和国和他们之间。他所选择的是前者。

所以,他不会像一些共和中国的将军、元帅一样,顾忌到自己的出身。他甚至曾参与过一场阴谋。那场阴谋仅只是针对自己的弟弟,对于眼前的元帅,彼得在尊重的同时小更多的是警惧。

“我们将会赢得这场战争,未来还有欧浙!不过,我要去的地方是巴黎。至于你!”

说话时张镇国戴上了手套。然后朝着观察室外走了出去。

“彼得,拍林,这咋。荣耀应该属于俄罗斯帝国未来的沙皇!”

彼得被张镇国的话惊呆了。他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离开观察室的张镇国径直朝着直升机走去,对自己的警惧他乞会不知,但是他并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小封禁翰墨仅只是出于对共和国根基的稳固,当一切无法改变时,自己还能再做什么?恐怕只有一个,就是把翰墨朝着另一个位置推去。

而对于彼得。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张镇国更乐于看到他成为俄罗斯帝国的沙皇,在这场战争之前,中俄两国因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价值观,使得中俄两国成为世界上最亲密的盟友。两国几乎实现了军事上的一体化。组建了一支精锐的中俄联合部队,两**政经各界多年来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是,这一切都将因俄罗斯帝国地位的恢复,而生改变,在中俄联盟之中,俄罗斯必定不甘于处在被支配地位,战后的中俄关系将会进行调整。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有贵族指责彼得的皇储身份,尤其是在欧俄得到解放之后,面对“东方化”的皇族和俄罗斯帝国,那些所谓的“斯拉夫”或“俄罗斯”主义者,便开始酝酿着宫廷政变。

最终他们的目的是录夺彼得的继承权,他是私生子,至少在出身上。他无法同他的那些皇室“兄弟”相提并论,尽管张镇国并不怀疑“铁腕女皇”的手腕与决心,但是他却希望彼得继个之后,俄罗斯帝国的局势是稳定的,用无上的荣耀为彼得铺平未来道路,对于中国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如何,一直以来彼得最为信任和最值得依赖的并不是所谓的斯拉夫贵族,而是东方化贵族,也就是那些有着中国血统的贵族,千万远征军、移民的后代是他最强力的支持者,彼得即位势必会进一步加强这些人的权力,从而才有可能巩固未来的中俄联盟。

“中徽联盟!”

在直升机起飞后,张镇国仍喃喃着这几个字眼,中国需要一个欧州的盟友,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除去俄罗斯之外,在欧洲中国并没有合适的盟友,俄罗斯是中国控制至少是影响欧洲的一个环节。“哎!”

彼得望着卷起风雪的直升机的起飞,元帅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在一惊的同时,意识到他想要些什么,准确的来说是他想给自己什么。

“在共和中国,或许正像你的父亲所说的一样,人民可以决定的一切!”

“但那只是在中国,在俄罗斯,在俄罗斯帝国,历史的教告诉我们,有时候妥协并不能解决问题小尤其是没有原则性的妥协!”

母亲在离开圣彼得堡时对自己的言语,再一次在彼得的脑中浮现,没来由的彼得感觉到一阵寒意。寒风顺着大衣衣领吹了进去,让他忍不住缩了下肩膀,作为她的儿子,他非常清楚。对于母亲而言,她可以接受一切。唯独不能够接受背叛。

“也许又是一个寒冬!”

望着天空中飘荡着的雪花。彼得的目光朝着圣彼得堡看了一眼。母亲不可能将开罗暖意带到回彼得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