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针尖对麦芒(2 / 2)

陛下都不甚在意,神为你官员却要喊打喊杀,不至于。

同时读书人,理应得饶人处且饶人。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同朝为官。

崔大人噗嗤笑出声来,“也难怪邱大人恼怒,这帮举子太不懂事,竟然指着御史台骂不干正事。不过,眼下西北正在用兵,北方连日大雪压垮了不少民房,南方部分地方旱灾以至于冬小麦或许会绝收。

这一件件一桩桩,在举子们心目中比区区一本《镜花缘》严重多了。你们御史台不关心战事,不关心灾情,只盯着杂书弹劾,未免太闲了些。难怪连参加会考的读书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派胡言。本官不曾想到崔大人竟然如此短视。这不仅仅是一本杂书的问题,这关系到天下教化,关系到士林名声,关系到天下官员的名声。如何重视也不为过。”

“可是,那帮闹事的举子却认为你们不能代表天下士林,甚至可以说天下士林的名声败坏,其中有你们一份功劳。人家可不认为区区一本杂书就能毁掉士林名声。”

崔大人针锋相对,绝不落下风。

这个时候,元康帝粗略地看完了《镜花缘》第一册,心情有点复杂。

这有没有败坏士林名声?

有!

肯定有!

有没有御史们说得那么严重?

没有!

这个绝对没有。

区区一本杂书,看的人多是闺中女子,闲来无事的太太夫人们,或是识字的小老百姓,影响力哪里比得上四书五经。

再说了,天下识字的人很少。

以人口比例来算,那是相当少。

很多做生意做得忒大的商贾,有钱吧,依旧不识字。最多也就认识自个的名字,商品名称,1贰叁之类有限的几个字。让他们看书写文章那是不成的。

识字率摆在那里,区区一本杂书根本不足为虑。

真正将这本杂书推向广大市场,推向全天下的人,不是清河书坊,不是盗版书商,而是这帮御史。

御史们一闹腾,而且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大家都会好奇这的内容。

以至于,御史们弹劾的同时,《镜花缘》彻底火了,卖爆单了。各个盗版书商都在加印。

反而是正版书商,没吃到多少好处。

一家正版,干不过千百家盗版啊!

不过,清河书坊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也算是有了个大好处。从今以后,清河书坊出版的杂书,必然会有更多的购买者。

元康帝很想说,这帮御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本事一本流传于闺阁的杂书,闹到现在,读书人也在看,说书人也在说,市井小民都在议论。

至于书中内容影射,哼……

叶慈啊叶慈,清河书坊若非叶慈是幕后老板,元康帝现在就下旨查封。

事关叶慈,元康帝有些拿不准分寸。

罚重了不行,罚轻了又起不到作用。

方内监的想法和张皇后如出一撤,“陛下,可否让清河书坊出一本合适的书籍。”

“合适的?”

什么叫做合适的?

“自然是宣扬清官为民做主。”

“有清官就有贪官污吏。”

“可是百姓喜欢看清官为民做主的故事。”

此话言之有理。

清官为民做主的故事,能流传上千年,就证明这类故事有着广阔的市场,深得百姓喜爱。

“准!”

元康帝想通了,这个办法好啊。

几位朝廷大佬还没商讨出一个章程,元康帝却不胜其烦。

“带头闹事的几个人抓起来,到金吾卫喝几天茶水。等事情平息之后再酌情放出来。革除功名取消参考资格就不必了。但,带头闹事之人不可录取为一甲,二甲前二十名。”

不能进二甲前二十名,便是绝了入阁的机会。这个惩罚,究竟是重,还是不重。

“邱爱卿,管好御史台。”

“陛下,事关天下教化,难道就此放过吗?”

“那你想如何?”

“此事因定王而起,臣以为定王难辞其咎,请陛下下旨严惩定王。”

元康帝轻轻敲桌面,沉默。

一时间,大殿内气氛颇为紧张。

“此事再议!”元康帝一句话,意味着这件事还没完。

紫笔文学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