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李贞之烦恼(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4287 字 2019-09-05

自歼灭了乙毗咄陆所部兵马之后,北疆的战局已经被大大地简化了,阿史那瑟罗这头虽未必是完全真心地降服,可一来手中的兵力已经被削弱到了底限,二来其后勤辎重乃是全族老小都在安西唐军的全面掌控之下,早已翻不起甚大浪,而俟斯萨度设临时召集起来的所谓三万精兵更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连派上战场的资格都欠奉,换句话说,如今的西突厥汗国在即将开始的这场战事中已经出局,最多只是个摇旗呐喊的看客罢了,真正上场唱戏的就只有安西唐军与大度设兄弟俩。然则,简化了的战局却不意味着事情简单了,更不意味着大功依然告成,恰恰相反,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不算俟斯萨度设那三万垃圾兵,光是薛延陀汗国进入北疆的总兵力便已达二十一万之多,其中大多数都是百战之兵,非乙毗咄陆那等疲兵可比,虽说大度设兄弟俩各自心怀鬼胎,可谁晓得这哥俩个是不是在演戏,相形之下,李贞目下能动用的兵力实在是有些子少得可怜了——百叶河一战,李贞虽歼灭了乙毗咄陆所部十余万兵马,可自身的伤亡也不小,死六千,伤近万,这一个月来虽从后方调集了后备兵一万五千人,可算来算去,也就只有伍万一千余众的兵力,就算加上阿史那瑟罗所部的残兵四万人马,拢共也就不到十万人的,正面较量的话,能不能胜还难说得很,更令李贞闹心的是伏葵所部的三千黑狼军竟然如同空气一般消失了,任凭李贞动用了“旭日”布置在北疆的人手如何详查,却依旧一无所得,这都一个月过去了,也没查出伏葵的部队躲在哪个角疙瘩里,李贞愣是想不明白这支小部队到底是如何补充后勤,又是打算搞些什么勾当来着,只是隐隐觉得这其中一准有阴谋,李贞自是不想轻易地踏进别人设好的陷阱中去,再加上为了等待莫离那头的消息,以及缩短后勤供应的路线的考虑,李贞始终不曾进军乌伦古河,而是就在提拉河边驻扎了下来,以静制动,至于拔灼所谓的调停聚会的邀请,李贞连理都懒得去理,别说去了,便是口信都不曾给拔灼回上一个的。

北疆的战局虽说麻烦了些,可好歹还算是能有几分的把握在,至少不至于落得大败亏输的局面,可京师里的猫腻李贞就有些子鞭长莫及了——封赏的圣旨此时尚在路上,可其中的内容李贞却是一早就知道了,对于所谓的大都督乃至实封之类的玩意儿,李贞压根儿就不放在心上,那些东西对别人可能是难得的荣耀,可对于李贞来说,不过都是些浮云罢了,不值得一提,真儿个有点价值的就是那个“总揽关外一切军政事宜”而已,可问题就恰恰可能出在这上头——据数日前纳隆的来信可知,老爷子前脚刚离京,留下监国的太子李治可就开始动上了,寻些由头接连罢黜了魏王一系的几名官吏,这还不算,还派出人手收集、炮制吴王一系官吏的黑材料,行事虽遮遮掩掩地,然则不单“旭日”有所察觉,便连“思泽”、“响铃”的人马也都现了太子李治自以为隐蔽的勾当,京师里此时已是风雨欲来烟满楼了,虽说暂时没有李治一方将对李贞一系动手的迹象,可老爷子这道诏书一下,李贞立马便成了诸王中鹤立鸡群般的人物,难保李治那头不整出些阴谋来,天晓得其明面上对付吴、魏双王的动作会不会是个烟雾弹,闹不好就是在转移李贞的视线,以便给李贞来上个突然袭击,毕竟此时李治可是手握监国大权的,再加上有个心狠手辣的武媚娘在一旁指点着,啥事儿都是有可能生的,这令李贞不免有些子忧心忡忡,偏生又鞭长莫及,也就只能指望着纳隆能撑得住京师里的局面了。

武媚娘,该死的武媚娘!李贞一想起这个蛇蝎心肠的女子,便没来由地一阵心烦,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李贞自是很清楚武媚娘其人的狠辣之处,虽说眼下其尚未崭露头角,然则,光凭其能将太子李治迷得不知天南地北的本事,便可知其绝非寻常女子可比——据纳隆传来的消息,李治这些天大多没住在东宫,而是住在了承德殿里,没少私下与武媚娘苟合,这其中除了男欢女爱之私情外,只怕还有着对付诸王的心思在,有武媚娘在其中参合一手,李贞自是不敢掉以轻心,只可惜这会儿远在塞外,就算有心也使不上劲,头疼也就是不免之事了罢。

头疼,真他娘的头疼!李贞左思右想也没个准主意,气恼地坐直了身子,随手抓起一块鸡蛋大的石头,用劲往河面上一掷,“嘭”地一声脆响,炸起一大团的水花,那动静稍大了些,令站在李贞身后不远处正自愣神的鹰大吓了一大跳,以为生了甚要紧的事,一个闪身便飞身到了李贞身边,腰刀出鞘,满脸子戒备之意地四下里张望着,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瞧得李贞便是一阵好笑,也不多解释,起了身,拍了拍鹰大的肩头,淡淡地说道:“没事,走罢,回营。”

李贞在河边坐了许久,又没下甚命令,鹰大久站之下,稍开了会小差,便闹出了个大乌龙,心中尴尬无比,红着脸收刀入鞘,嘴巴张了张,却啥话都没说出来。李贞自是明白鹰大要说些什么,无他,身为李贞之贴身护卫,开了小差便是失职,然则李贞却不会因此而怪罪鹰大,毕竟自打鹰组高手纷纷调入军中任职之后,鹰大就再也没有好生休息过,铁打的人也有疲倦的时候不是么?眼瞅着鹰大内疚的样子,李贞只是笑了笑,没多说些什么,迈步向不远处的军营行去,可就在此时,却见高恒急匆匆地从军营里纵马而出,打马向着李贞立脚之处狂奔而来。

嗯?怎么回事?李贞一见高恒如此匆忙,登时就愣住了——高恒虽年轻,有时也会顽皮一下,但大体上是个稳重之人,甚少有举止失措的时候,此时竟在军营中纵马狂奔,岂不是怪事一件?

“殿下,急件。”高恒老远就看见李贞,忙不迭地冲到李贞身前,翻身下马,将手中一枚小铜管递给了李贞。

李贞接过铜管只一看,立马见着小铜管上刻着的花纹是“十万火急”的暗号,心中一惊,顾不得多问,忙将小铜管上的暗扣揭开,取出其中的小纸条,摊了开来,细细一看,立时皱起了眉头,脸上满是凝重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