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京师之魏王党的反击(二)(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6871 字 2019-09-05

“不理那老东西,裴爱卿,尔须晓得,此案非同小可,须得抓紧才行,本宫就不多留你了,尽快将此案侦破,务必揪出元凶,去罢。”李治显然不想再多跟裴鸿绪唠嗑了,交待了一句之后,也不管裴鸿绪怎么想的,起了身,一脸子无趣地转后殿去了。

“裴大人,您瞧这事……”管大松在地上跪了半天,这才搞明白自家主子原来不是冲自己火,一见李治已走,一骨碌便爬了起来,死盯着裴鸿绪手中的那份折子,试探地问了一声。

“唉……”裴鸿绪自是知晓事情绝对不会如此简单,绝不是李治不准奏便能完结的,可眼瞅着李治已然负气而去,却又无可奈何,此时听管大松问起,裴鸿绪实懒得跟一个太监头子分说,只是长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折子交还给了管大松,摇了摇头道:“将此折收好,殿下或许还用得着。”话一说完,苦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理会管大松脸上那变幻不定的表情又多精彩,自顾自地转身出宫去了……

中书省,魏文帝曹丕时所设之朝廷中枢机构,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布政令之所在,负有起草诏书之职责,一般设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然自贞观十四年以来,尚书省权柄日重,而中书省之权重则每况愈下,如今仅有萧瑀一人担当中书令之职,虽有宰相之名,却少有宰相之实矣——自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以来,朝廷之政务每多委于尚书省,本就势弱的中书省几成摆设,萧瑀身为三辅政大臣之一,轮值处理政务竟不在中书省而在尚书省便可见一斑。今日萧瑀不当值,自是不用去尚书省忙碌,也得了回闲,虽说一早便到了中书省衙门,不过却没甚公务要烦心的,也就趁便在办公室里闭目养着神,自也逍遥得很,只可惜他这等悠闲劲也没能保持多久,还没到巳时三刻便被外头乱哄哄的声响给吵醒了,气恼地走出房门一看,登时就被吓了一大跳——素来门庭冷落的中书省衙门里竟然挤满了朝中大员,内里不凡芩文本、苏勖、崔仁师等等朝廷重臣,一时间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愣在了当场。

“萧中书出来了,这回好了,这事情就该由萧中书来作主。”

“下官见过萧中书。”

“萧中才是。”

……

一起子朝廷官员一见到萧瑀现了身,都不再跟那些中书省的官员们瞎扯了,呼啦啦全围了上去,见礼的见礼,叫嚷的叫嚷,生生搅得萧瑀头都大了几分,愣是没搞清这帮子朝臣们搞的是甚名堂,刚想着端起中书令的架子,打算训斥一下诸朝臣们的举止失态之际,却见芩文本从后头走了上来,躬身行礼道:“下官参见萧中书。”

芩文本乃是刑部尚书,地位仅比萧瑀低一级而已,虽说萧瑀不怎么瞧得起出身微寒的芩文本,不过既然芩文本给自个儿见了礼,当众失礼的事儿萧瑀是做不出来的,自也就将就地回了个礼道:“芩尚书客气了,不知尔等这是……”

芩文本显然等的就是萧瑀这话,一待萧瑀话音刚落,立马接口道:“萧中书,陛下临出征前将国事托付于您,是因着您能秉国之体制,小儿辈不敢胡作非为之故也,今有一事实违朝廷体制,下官不敢不禀明萧中书。”

“哦?何事?芩尚书但讲不妨,老夫且听上一听罢。”萧瑀见芩文本持礼甚恭,倒也没有为难芩文本的意思,很是豪爽地挥了下手道。

一见萧瑀入了圈套,芩文本自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便拱了拱手道:“萧中书明鉴,按朝廷体制,凡大案要案均需三司会审方可定夺,然诸黄门竟置朝廷体制于不顾,撇开我刑部及都察院单独审理相州军粮案,此无礼非法之举,恕下官不敢苟同,怎奈诸黄门执意如此,下官等只好来请萧中。”

“……”萧瑀一听是这事,立时就有些子傻了眼,昨日在东宫议事之时,他也在场,却浑然忘了还有三司会审这个朝廷条例在,此时被芩文本一捅破,顿时令自诩为朝廷顶梁柱的萧瑀觉得很有些子跌了脸面,可又没好意思说当时自己忘了这茬,正自不知该如何解说之际,却见苏勖从后头走了上来,躬身行礼道:“萧中书,须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今诸黄门乱政之举实不该当,稍有纵容,恐朝政将毁于一旦,此风断不可长,以萧大人之声望,当可挽狂澜于既倒,下官等恳请萧中,拨乱反正,以明朝纲。”

“是啊,萧中才是。”

“没错,满朝大臣唯有萧大人有此威望。”

“就是,除了萧大人更有何人能行此拨乱反正之壮举乎?”

……

苏勖的话音便是信号,下头一大帮官员全都闹腾了起来,生生将萧瑀抬高到朝中独一无二的人物之高度,很是令老萧同志的虚荣心满足得一塌糊涂,可怜老萧同志在朝为官这么多年就没这么被人捧过,一时间还真把自己当块料了,心情一舒畅,豪气就起来了,一挥手,止住了众人的喧哗,颇为威严地环视了一下诸位大臣,这才一拈胡须道:“此事老夫已知晓,自会去寻太子殿下议事,诸公请先回罢,等老夫上东宫走一回便是。”

“萧中书,下官晨时便已上书太子殿下,禀明了此事,只是……唉!”芩文本打蛇随棍上,立马装出一副沉痛的样子说了一句。

“哦?竟有此事?”萧瑀先是一愣,而后大为不满地道:“胡闹,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诸公且随本官一并去东宫议事,此事本官管定了!”话音一落,排开众人,大步便往外行去,后头一起子朝臣们自是纷纷跟上,各自上了马车,浩浩荡荡的数十辆马车一字排开,就这么杀奔东宫而去,这等架势登时就引起了长安城好事者的围观,事情越闹越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