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推波助澜(中)(2 / 2)

龙争大唐 凤鸣岐山 6783 字 2019-09-05

帝有痒,田猎遂止,诸军偃旗息鼓而归,送帝驾至离宫,诸随行太医于寝宫中忙于诊断,诸王并群臣皆衣不解带侍立于外,从末时至申时,内廷竟未有一语出,众人皆急,频频探宫中,然,皆不敢擅入,正惶急间,却见太医院医正肖抿满头是汗地走将出来,众人立马涌将过去,七嘴八舌地便问开了,生生令肖抿无所适从,不知该先答谁的话才好了。

“慌甚子,都退下!”眼瞅着殿门口乱成一团,李贞不得不端出太子的驾驶,喝退了众人之后,这才走上前去,看着局促不安的肖抿道:“肖医正,龙体可安否?”

肖抿满脸的疲惫,吃力地抬起袖子擦了下汗水,略一稳定情绪,躬身答道:“回殿下的话,龙体虽一时尚无大碍,只是恐有中风之嫌,臣等自当尽力,还请殿下海涵则个。”

“中风?”李贞一听这话,心头便是猛地一沉,刚想着再仔细问个明白之际,却见内侍监柳东河从殿里匆忙而出,疾步走到了李贞身前,躬身道:“殿下,陛下有旨,请殿下入内。”

“嗯。”李贞心挂老爷子的安危,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也不管诸王是如何个反应,疾步便走进了殿中,一路急行,转过回廊,绕过屏风,待得到了地头,入眼便见面如淡金的李世民正斜靠在榻上,一双眼半睁半闭地凝视着天花板,至于太医们则聚在墙边,低声地议论着。

“父皇……”李贞一见李世民那憔悴得如同瞬间衰老了十数岁般的脸,心头不由地滚过一阵酸楚,忙不迭地抢上前去,一头跪倒在榻前,竟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痴儿,何故作此儿女状,朕这不是好好的么,来,到朕身边来。”李世民听到了响动,艰难地扭动了下脖子,一见是李贞到了,这便无力地抬起了手,招了招,强笑着说道。

听着李世民那温和的话语,李贞眼圈一热,泪水便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膝行了几步,凑到了榻前,满脸子伤感状地看着李世民,哽咽着道:“父皇,孩儿无能,累您受惊了……”

“罢了,不说这个了。”李世民无力地摇了摇手,叹了口气道:“人力有穷时,朕虽欲逆天改命,却亦是枉然,如此也好,朕忙忙碌碌几十年了,也到了该休息的时辰了,唯一的憾事便是不能亲讨高句丽,天不假年啊。”李世民说到这儿,一双眼满是期盼地看着李贞,一副欲言又止状。

李世民虽没说出来,李贞却是心中有数的,老爷子那意思便是希望李贞能代父出征罢了,虽说先前李贞便已决定要将计就计地除去魏王李泰这个心腹大患,可此时一想自家老父已是卧病在床,若是再受惊吓,于病体不利,再者,老年丧子亦是健康之大忌,一时间有些子不忍,这便迟疑着没有立刻作答。

李贞一向主张缓征高句丽,这一条李世民自是心中有数,此时见李贞迟疑着没有接话,心头不免有些不快,眉头微微一皱道:“也罢,尔既有所想便自行处置好了,朕乏了,尔且退下罢。”

“父皇,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慎,如今大军已动,倘若半途而废,于军心士气不利,儿臣愿挥军直取高句丽,誓灭此獠,只是父皇您……”一见李世民不悦,李贞心中亦很是无奈,咬了咬牙,强自将心头的不安压了下去,语带一丝激动地述说着。

“朕无事,尔若能功成,朕便是少活几年亦无甚大不了的。”李世民一听李贞同意代父出征,脸色稍缓,强自振作起精神,很是豪迈地说道。

“父皇,儿臣……”李贞心头感慨万千,刚要再说些敌龙无书屋什么,却猛然现自己竟已无话可说,唯泪水肆意地在脸上纵横流淌不止。

“痴儿莫哭,尔既是要去,总有万般事务要齐备,且去忙罢,朕一时半会还死不了。”李世民轻轻地挥了下手,示意李贞退下。

“父皇,儿臣告退。”事已至此,李贞亦无话可说,只得磕了个头,便要就此退下,可还没等李贞起身,李世民突地又出言道:“大明宫中诸方士皆朕请来的客人,虽事有不谐,朕亦不忍罪之,都礼送去之罢。”

“是,父皇,儿臣尊旨。”在李贞看来,李世民之所以会落到这般田地,完全就是那帮方士造的孽,按李贞的原意,本打算将那些方士全都杀了,可李世民既已如此交待了,李贞自是不好再下这个手,只能是恭敬地应承了下来,不过么,其内心里却没有放过这群装神弄鬼之徒的打算,只不过是由明里诛杀转由“旭日”暗中出手罢了。

“嗯。”李世民毕竟是大病之身,此时诸事既已交代完毕,精神便弱了下去,无力地闭上了眼,挥动了下手,轻哼了一声,示意李贞自行退下。

“太子哥哥,父皇他老人家没事罢?”李贞刚行出殿门,众人的目光“唰”地便聚焦在了李贞的身上,可却都不敢拥上前去,唯有纪王李慎最沉不住气,几乎是窜到了李贞身前,眼角垂泪地问了一声。

“一时尚无大碍。”李贞定了定神,环视了一眼众人,语气平稳地说道:“父皇需静养,诸臣工都先散去罢。”

李贞既然这么说了,一众等候在殿门口的大臣们自是不敌龙无书屋敢再迁延,各自退出了宫门,吴、魏、蜀三王眼神交流了一番,却站在原地不动,而长孙无忌及诸遂良两位宰相更是走到了近前,对着李贞躬身行礼道:“启禀殿下,陛下对征高句丽一事可有何交待?”

此际的朝堂诸事皆围绕着征伐高句丽而运转,长孙无忌与诸遂良身为宰辅,身上的责任重大,如今李世民显然已经不能再亲征,他二人有此一问,也属正常之事罢,李贞纵使再不愿当众言明,也不能不作答,无奈之下,只好皱着眉头道:“父皇有旨,着孤挂印出征,朝中诸事就有赖二位老大人多多费心了,孤尚有诸务要办,先行一步了。”

一听李贞要代父出征,长孙无忌与诸遂良全都傻了眼,待要出言劝说一、二,李贞早已走远了,二人面面相觑了好一阵子,皆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浓浓的不安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