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争权.(2 / 2)

仙道求索 虫豸 7914 字 2019-10-02

徐清凡微笑道:“这点晚辈自然不会怀疑,但据晚辈所知,那些弟子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愿意改投他师,宁愿自主修行。但修仙之事却比不得其他,没有名师指导,他们进度必然会大大减慢,而他们当中却又有许多弟子天赋凛然,任他们如此,恐怕不仅浪费了他们的天赋,对我九华实力的恢复也是大大不利。”

一名头发花白的长老却说道:“这点我们也知道,但他们不愿意改投他师,我们也没办法。这种事情又逼不得。”

徐清凡却摇头说道:“我们有办法的。”

公孙华娑问道:“什么办法?”

徐清凡沉声道:“我们九华一脉。乃至于整个修仙界,传承之间都在于师徒传授。这样固然有利于门派地感情培养,也利于培养精英弟子,的确是我修仙界最适合的传承形式。但对我九华现在的情况却不适合。现在我九华约有一千五百名弟子,加上之前陷入轮回和这次浩劫不幸丧命的长老,却又近九百余名弟子没有了师傅传授,不仅对他们的将来大为不利,对我九华的将来也大为不利。”

顿了顿后,徐清凡又说道:“各位前辈多曾游历人间,可曾注意到凡世间的凡人们是如何教授诗书的?据我所知。他们采取的是学院地方式。学院的位置和教授内容不变,而那些学徒们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进步而不停的更换学院去更高级的学院学习。我觉得我九华山就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建立天、地、人三院,将这九百余位没有师傅的弟子纳入其中进行学习。每位长老则定期到三院中教授修仙之法,并解众弟子之惑。其中,人院的只招收炼气期的弟子,地院则是招收辟谷期的弟子。而天院则为灵寂期弟子而设。随着他们的功力境界地进步,他们也会从人院慢慢的进入到天院,甚至最终成为结丹期弟子。这样一来,我们对那些逝去的长老也算有了一番交代。既没有浪费这些弟子的天赋,也对我九华实力恢复大为有利,各位前辈以为如何。”

听到徐清凡地这番话,九华一众长老纷纷都是眼前一亮。觉得这种方法的确是对九华大为有利,但却纷纷迟疑不语,毕竟修仙界师徒传承的模式已经持续了数万年,在人们的心中也形成了思维惯性,所以虽然觉得徐清凡的方法不错。却还是迟疑不定。

之前发言地那位头发花白的长老却突然说道:“徐执事这个方法固然不错,对弟子,对我九华山都大为有利。但老朽却不同意,因为这样一来,师不为师,弟子不为弟子,成何体统?自古以来,就只有师傅收多个弟子,哪里有一个弟子认多个师傅的事情?这样传授。最终会落的师徒不明,派别不分,传承中断,不妥不妥。”

徐清凡却说道:“前辈您也说了,师徒传承毕竟只是古时之事,但这种规矩也并非不可改变。更何况。我九华现在第一要务就是恢复实力。以应对将来可能会发生的浩劫,师徒不明总比我九华灭派好。更何况。这三院的设置只是一时之需,待这些失去师傅的弟子纷纷成型之后,三院也就会撤去,所以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至于我九华内各派系的传承,则依然存在,各位进入三院学习地弟子,只需对那些传授他们道法修仙的长老行半师之礼就好。这样也不会有师徒不明的事情发生。各位以为如何?”

听到徐清凡的话,一众长老又是沉默良久,公孙华娑却突然开口问道:“那么,我们又该派那些长老去这三院中传授解惑呢?要知道各位长老时不时就会闭关,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

公孙华娑这么说,无形中就等于同意徐清凡的意见了。

徐清凡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可将对三院弟子进行传授地长老分成两种,一是自愿,二是义务。各位华字辈长老常年闭关,没有固定地时间,可为自愿传授。闭关之余,只要有时间,就可到三院中进行传授解惑。而我等清宇两代长老,则可为义务传授,因为我等现在功力较浅,一次闭关的时间最多也就一两年,有充裕地时间进行传授。”

出乎徐清凡意料的是,听到徐清凡的话后,竟然是清宇两代的新晋长老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与徐清凡之前所担心的他们会埋怨这样做会耽误他们修行的情景大为不同。

正如刘华祥之前所说的那样,在什么位置上,想法心思已是不同。

这些新晋长老,因为九极洞之助。提前百余年的时间就已经结丹成功。对现在的他们来说,修行虽然重要,但增加自己在九华山地势力与影响也一样重要,他们虽然在年青一代弟子当中有着甚大的威望,但毕竟那些年轻弟子还是向着他们的师傅的。所以与老一辈长老相比,他们不仅是功力上的不足,在九华山的影响和威望更是短板。

这样一来,在今后再次开会决定九华形势的时候,他们虽然身为九华的长老,却依旧插不上嘴。各种最大的利益也会纷纷被老一辈的长老占去。就如这次。在讨论今后分配给各长老地资源时,这些新晋长老比起那些老一辈的长老就是大大不如。长此以往,这些新晋长老不免会成为长老会的木偶般存在,任人摆布。

而徐清凡这番建议,也就等于将九华山一半以上的弟子交给他们,虽然会浪费一些修仙的时间,但相比较换得的对九华一脉的影响和在年轻一辈弟子中的威望,甚至九百余名九华弟子的拥护,这点损失却又算不得什么了。毕竟有了这些影响和威望,他们今后争夺九华山有限的资源甚至那些奇珍法器时。要有利地多。

而那些老一辈长老又哪一个不是人老成精?在年青一代长老纷纷点头的同时,他们就已经想清了利弊,看着徐清凡的眼神却又是不同。

没想到徐清凡这人看似淡然,手段却如此厉害。简简单单一个建议,就想获得九华一半弟子的拥护。毕竟这三院一旦成立,最大获益地却还是身为年青一代长老领袖的徐清凡。

而徐清凡虽然说他们也可以到三院中进行传授,但毕竟只是自愿,比不得专门在三院中传授的年青一代长老。更何况,这些老一辈长老哪个不是寿元将尽需要费劲心力提升功力境界?却哪里有时间与年青一代的长老去争夺对这九华大半弟子的影响?

看到一众年轻长老看向自己时那种会意地眼神,以及一众老一辈长老看向自己时的戒备神色,徐清凡不由的露出了一丝苦笑。

可怜的徐清凡,明明是一心为公,却被众人曲解成这样,莫可奈何。

就这样,一众长老马上分成了两派,对徐清凡所提出的建议辩论不已。

一派是同意徐清凡观点的。分别是九华所有的年轻长老和近一半的老一辈长老,这些长老或者觉得这么做对自己有利,或者认为对九华有利,所以对徐清凡的意见坚决拥护。

而另一派则是反对,以身为太上护法地公孙华娑为首。因为徐清凡的意见对他们影响最大。这些人或者在九华山有着甚大的威望,或者弟子良多。平日里靠着这些在九华山中获益不少。徐清凡这么做无疑是抵消了他们的优势。

尤其是公孙华娑,身为九华的太上护法。负责九华弟子的训练和赏罚事宜,一旦设立三院,那么他地权益将被削弱一半以上,自然是坚决反对。

同样地,徐清凡的意见一旦通过,那么徐清凡除了是九华地执事护法之外,还会成为了九华的半个太上护法,地位将仅次于张华凌。

在这场辩论从开始到持续,徐清凡根本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的提议竟然也会引发九华山权利的巨大变动。而自己竟然会被看成是别有用心之人。心情也从原先的彷徨恐慌慢慢变成了现在的冷眼旁观,似乎这件事跟他没有丝毫关系般。

只是心中不乏讽刺的想道:“刘师叔的话果然是对的,人啊,不管平日里如何,总是断不了争权夺利的心思。哪怕是所谓一心向道的修仙者也不能免俗。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端,就算你不想争夺,别人也会逼着你争夺。这些长老,或者都是对九华山忠心耿耿之辈,之前浩劫发生时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一到了这个时候,却还是被自己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可悲可叹。”

说实话,徐清凡之前一直以为,九华山的长老会是一个无比纯洁的组织,大家都为了维护九华山而尽心尽力着,所以他在提出三院设置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为自己争权和树立威望的想法,可谓是一心向九华。却没想到事情竟然变成这样,心中失望之情更甚于引发混乱的恐慌。

良久之后,一直沉默不发一言的张华凌开口说道:“大家静一静。”

在众长老安静之后,张华凌说道:“我刚才仔细想了一下徐执事的提议,也认为这个提议对我九华现在的情况最为适合,刚才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大部分长老也是同意这个意见的,那么我们就这么定了吧。”

听到张华凌的话,以公孙华娑为首的长老们纷纷无奈的对视一眼,知道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了。毕竟张华凌所说的一句不假,这个提议对九华山确是大有益处,而大部分长老也确是同意,毕竟老一辈长老中还有许多是一心为九华着想的。

但就在公孙华娑刚想取得三院的权利时,张华凌却又说道:“既然这件事是徐执事提议的,想必徐执事对三院的设置也想的最为清楚,这件事就由徐执事来负责吧。”

张华凌这么做,一是想要扶持徐清凡,之前他就是因为在接任掌门前反对的人太多而酿成了周华海之变,所以他不允许这种事再次发生,要在徐清凡接任掌门前尽力的树立徐清凡的势力与威望。二也是想要打压公孙华娑,经过周华海之事,他发现太上护法的权利太大了,刚才公孙华娑的表现也是让他极为失望。

对这个任务,徐清凡其实并不想接受,与获得更大的权利相比,他更想静心修炼。但刚才他已经想明白了,此时的他已经是骑虎难下,正如之前刘华祥对他所说的大多数与少数的关系,他现在只能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了。

无视公孙华娑变得冷漠的眼神,徐清凡站起身来,对着张华凌躬身应是。

获得了巨大的权利,却因此而得罪了原本关系不错的公孙华娑,这样一来到底是好是坏?徐清凡却已经来不及想这些了。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张华凌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华字被长老们可以退下了,新晋长老都跟我去密库中,选择几件你们觉得顺手的高阶法器,还有你们这个甲子年的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