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 图谋(2 / 2)

“孝然!山下战事如何矣?”马谡看到全身沙土的李休从案前走到他跟前颇为关切地问道,“曹将军重伤,此地之军由我代领如何?”

其实刚抬头一看马谡的脸,李休就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冲击力,而且周围还有种奇怪的气场在附近扩散。

“汝脸上血渍……”

“敌人之血,无碍!”马谡谈吐间满是武将之风,看来他已经迈出这一步了。

其实这并不是令人值得惊讶的事情,人一旦经历了某些事情,自己内心中的良知就会被唤醒,任何事情都会自通。

实际马谡就是缺乏战场的考验,所以任何人劝阻他都无济于事,直到曹虎即将在他眼前死去的一瞬间。

若非他的勇敢与胆气,恐怕曹虎的命早就已经步入黄泉之下,这一点李休要感谢马谡的救命之恩。

“我替曹虎谢过参军出手救命之恩。”李休表情诚恳,平心而论来说,曹虎与他搭档四年,情同手足。

如今曹虎被李河背砍一刀险些丧命,却被马谡救了回来,无论如何他是要好好谢谢马谡的。

不过感谢是相对的,如果不是李休的劝说,马谡没有经历那一夜的思考,恐怕曹虎的命将不会是今天这样。

此时两人四目相对,周遭灯光微弱,在背后黄昏光线的照射下,李休与马谡二人彼此都感到有些不适。

“既如此,便有劳参军矣。”他态度平和,不管怎样来说,马谡既然能悔改,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对其冷眼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是鲁肃对吕蒙的评价,现在这也是对马谡的评价。

绝地而觉醒,想都不敢想。

“孝然,此番战后,谡若战死沙场也好,若被问斩也罢,望汝在谡之忌日时,摆上一盏荆楚香茶。”

他这是在给自己交代后事吗?

李休不理解,历史上虽说是要以他的死来安抚三军将士,但现在已经扭转战局,魏军只要退兵,他们就是胜利。

出于人情,马谡不从军令而调兵上山,无论如何也会减轻些惩罚,至少不会被问斩,顶多被废为庶人。

要知道,古代军令状具有相当效力,有些将帅可能会对某人看不惯,一旦对方失利,将帅就可以拿军令状来说事。

还有些将帅重视人才,麾下将领立下军令状未果,但却没有被执行军法,而是暂时性降职使其戴罪立功。

马谡此举虽然险些酿成大祸,但他迷途中幡然醒悟,与李休等人共同拒敌,想必丞相不会将他问斩。

“参军,君为丞相学生,此番迎战魏军汝亦有份,想必丞相定然不会为难于君。”

“呵呵……即使是丞相不罚,我也无颜活于世上。”马谡耷拉着一张苦脸无奈地说道,“此乃谡之心作祟,非我埋怨丞相也。”

李休皱了皱眉头,他算是听明白了,马谡这是在和自己的内心过不去,他认为自己辜负了丞相栽培,无颜苟活于世。

这就是古人的傲骨,知羞耻,明大义。

可马谡的大义观却走得有些窄,于是李休打住了他的话对其劝慰道:

“丞相者,国之士也;君者,国之栋梁也。

公出于名门,师从丞相,是为栋梁。然如今却为己身一误而堕落自伤,丞相作何想?君之友人作何想?

兵家之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尔”,参军熟读兵法,莫不知此理哉?

自甘堕落,是为懦夫;自甘暴弃,是为蠢夫。

有道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参军所为,难不成欲使天下士人嘲笑于君哉?

文人傲骨,参军已傍身,大丈夫就应敢作敢为乎!岂可因一败事而自弃,为人所不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