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早点开始操心没大错”(2 / 2)

“呵!”冯老头发出不屑冷笑:“老夫哪里是想不开,而是想的太开才没走那条路。学问高又如何,考上了又如何?你打眼往朝中看看,满朝文武中,氏族子弟有多少,寒门士子又有几何?问问你哥哥,他这一榜的上榜进士,有多少世家子弟,又有多少出身寒门,寒门子弟现在都到哪去了?”

“哥哥是在京里考的,自然世家子弟多些。”上官静答道:“若是回乡应试,同榜中的寒门士子应当是不少的。”

“是不少,但又如何?”冯老头答道:“最后考出来的有多少好,混出来的又有多少?老夫当年若是走了这条路,现在该在哪里,你知道吗?”

冯老头的话,让上官静有些发愣。关于科举的事,她之前还真没仔细想过。因为她是个女人,反正也不用考科举,而她相公又是个宗室,虽然萧景珩年幼时曾经将科举作为目标,但长大了也没提过,因为知道不可能。

因此若不是今日和冯老头讨论,上官静还真不知道,大周朝的科举制度,与她之前的认知相差很远。

上官静对于科举的那些知识,都是来源于以前在现代社会上学时候的历史课,其实她的了解也很浅薄,不过她倒是知道,科举制度已经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了,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提供了中下层阶级的上升途径,因此她以前生活的世界里,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阶级固化都没有那么严重。

但今天冯老头的话,和上官静以前对于科举的认知有很大的偏差。原来,她生活的这个大周朝,考科举不像她之前所了解的那样吗?原来大周朝就算是有科举制度,但是阶级固化也很严重吗?不过这也正常。这个萧家为皇的大周朝,她又没在自己以前所学的历史上见过,有所不同也是正常的。

而且冯先生说的没错啊!就她自己知道的几位朝中高官,还真的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没听说谁是寒门士子出身的。包括他们武定侯府,在武定侯崛起前,算是个京中二流的世族,家中也是代代有人为官,她的哥哥们也真的是比普通的年轻士子高了不少,从小家里就有能力聘了有名的大儒来讲学,就算是跟人一起考科举,这也是占了不少便宜吧?

“这事儿,回头我要跟景珩讨论讨论。”上官静沉默许久之后,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倒让冯老头还有上官沐云都是一头雾水的模样。

“讨论什么?”上官沐云问道:“朝中势力分布,他应当也是清楚的。”

“我说的是现在咱们大周的科举制度。”上官静答道:“还有阶级固化现象和门阀政治。我们家景珩以后可是要当皇上的,这些事早点开始操心没大错。”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