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再遇(上)(1 / 2)

 <ins></ins>

第二日,刚刚破晓,扬州的港口上已经忙碌了起来。</p>

民夫汇集的人群,在码头上来来往往,往大大小小的船只上运货卸货,号子声、喧嚣声不绝于耳。</p>

李霁早晨起来,和汪全在港口找了两匹马,沿着运河骑了几十里,两岸的各处渡口,村落尽收眼底。</p>

正值夏日,李霁回到船上,冲洗掉身上的汗腻,换了身衣裳。</p>

“太阳出来可就热了。”汪全道,“殿下这一路奔波都不曾歇息,今日不若就待在船上,我让人去弄着冰来,做些冰镇瓜果。”</p>

“不必。”李霁道,“我入城去。”</p>

汪全愣了愣。</p>

“公子要入城?”他问,“为何?”</p>

“不为何,去看看。”李霁道,“扬州乃名城,当年我随外祖父来,只在这水港停着,不曾下船去看。这次故地重游,自当多看一看。”</p>

汪全看着他,有些为难。</p>

这些年来,李霁做的事不少。长沙王坐镇广州,专司内政,而外事,几乎都由李霁接手。</p>

他虽年少,却早早显露出了统帅之气。</p>

长沙王看准了广州的地利,大力扩展海贸,为了保护海上的商路,他花费重金和心血,在广州打造了一支绝无仅有的水师。而从前年开始,这水师就交到了李霁的手上。</p>

广州地处一隅,本身物产贫乏,须得从中原各地转运货物。故而与南向的海路相比,北向的海路亦是命脉。但盯上这条海路的,还有各路江洋大盗。其中,就属闽东一带的倭寇最是猖獗。</p>

而李霁接手水师之后,第一战就是对阵倭寇。</p>

那一年,他才十五岁。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长沙王安排到营里积攒威望的孩子,唯一的长处,大概就是皮囊生得异常漂亮,没有人相信他真的能做出什么事。故而当他提出要出征闽东的时候,无论事长沙王府的幕僚还是军中各部,皆反对声一片。</p>

但长沙王却力排众议,站在了李霁的一边。当月,李霁率领一支水师奇兵,在闽东外海突袭了来犯的倭寇,斩杀了匪首。而后的数月之内,他将这一带与倭寇勾结作恶的水匪挨个拔除。如此一来,不仅海上商路得以安宁,沿海一带深受匪害的民人也终于过上了太平日子,长沙王世子的名声传得声势浩大。</p>

而交趾、南海亦是一样。这两年来,在李霁的征讨下,海上商路匪盗绝迹。常年靠海吃海的渔人和船户,都将李霁奉若神明。</p>

这样一个人,恨他的人自然也不少。无论是被他坏了生意的江洋匪盗,还是被他的人望压了一头的地方官府,或是一直忌惮着长沙王的朝廷,任何人只要有机会,都想将李霁除之而后快。</p>

也是这两年,汪全作为李霁的贴身侍从,愁得天天掉头发。</p>

上上个月,李霁出巡南海回到广州,向长沙王提出,打算微服北上,将北方的海路再巡视一遍。</p>

长沙王欣然应许。于是,汪全点了几十武艺精湛的侍卫,乘上海船,扮作货商一路北上。</p>

这样的事,其实李霁从其那也做过不少。在长沙王将水师交给他之前,他就已经走遍了各处商路,深入探访,将所有的情势摸清。</p>

而每一回,汪全无不提心吊胆。这祖宗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他也会跟着一起完蛋。幸好李霁并非卤莽之人,打探之时向来低调,不曾添过什么乱子。</p>

这次,汪全也以为与从前一样,李霁只在港口逗留,不会往热闹的扬州城里钻。可李霁不知道抽了什么风,明明是个不爱凑热闹的人,今日竟有了逛街的闲心。</p>

“公子,”汪全苦着脸,“公子这容貌,见过的人多了去了,扬州这般地界,保不齐有人见过公子。若被认出来,如何是好?公子还是切莫以身试险,打消这念头吧。”</p>

李霁没答话,只走到屏风后面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