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传书(下)(2 / 2)

如今漪如要离开,容昉不但要自己管着货栈,还要连她的书斋和脂膏作坊一起操心,想想就感到辛劳。用林氏的话说,他这些年是被漪如惯坏了,吃惯了细面便再也咽不下糙米。</p>

“你父亲多年不曾回京,如今突然回去,世故人情难免有些生疏之处。你能出力的地方,还是要多多帮着才是。”临行前,容昉对漪如道,意味深长,“至于那婚事,,你也须好好看一看,如你做生意一般,多方打探,看清楚了再做决断,知道么?”</p>

听得这话,林氏念一声佛,瞪了他一眼。</p>

“说得似防贼一般,能入文吉法眼的人,能差到哪里去。”说罢,她看向漪如,道,“终身大事,自是要仔细。不过你也不可存着那可有可无的心思,父母做事,总是为了你好,你切不可任性忤逆,知道么?”</p>

漪如讪讪。</p>

从这番话上可知,林氏果然是了解她的,把她的心思都点了出来。</p>

“知道了。”她说。</p>

林氏露出笑意:“去吧,莫耽搁了行程。”</p>

漪如应下,转身和小娟一道,登上船去。</p>

码头上人来人往,她扶着船边的阑干,看着容昉夫妇。</p>

纵然在林氏看来,漪如回京去是一桩喜事,但见她在船上渐远,也不由生出些伤悲来。</p>

她望着那远去的船,招着手,忽而哽咽起来。</p>

容昉发觉,无奈道:“非要她回去的是你,现在不舍的又是你。让漪如看见了,她定会觉得你口是心非。”</p>

“你知道什么。”林氏擦着眼泪,“漪如若嫁了人,便留在京城了。你我一日日老去,这一别,何事才能再见?”</p>

容昉也叹口气:“我也是此想。漪如这脾性,不嫁人也好……”</p>

话才出口,林氏突然瞪来一眼。</p>

“糊涂老叟。”她拉下脸,“好端端的大家闺秀,不嫁人像什么话?她这般乱使性子,都是跟你学的!”</p>

*</p>

漪如乘的船,是容昉特地包下的客船,上面的船家都是熟识的。</p>

这船从扬州启程,顺着运河一路北上,下船之后,换上车马到了洛阳,再到长安。</p>

月余之后,已是三月。</p>

漪如坐在马车上,望着远处那暌违已久的长安城墙,心中长叹一口气。</p>

当年离开的时候,她曾想,自己这一辈子估计都不会再踏进来,但终究是事与愿违。</p>

“还是长安漂亮。”小娟也探着头,望着远处,欣喜道,“女君你看,连城墙都比扬州的宏伟多了!怪不得主公定要给你在长安觅夫婿,留在长安也定然比扬州好!”</p>

夫婿?</p>

漪如望着远方,唇边浮起一抹冷笑。</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