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斗殴(下)(2 / 2)

堂上的人见状,皆面色一变。</p>

国子监是文雅之地,虽然子弟们斗殴一场,但他们这些家长都是有头有脸的,自有体面。故而进来之时,仆人一律留在了外面没有带进来,不料这严祺竟是毫无顾忌,就这么破了例。</p>

“将韦翰绑了。”严祺冷冷道,“移交大理寺。”</p>

众人更是愕然,连王承业等一干看戏的人亦面面相觑。</p>

“你敢!”韦襄也再顾不得矜持,喝道,“严祺,你发什么疯!凭什么在此嚣张!”</p>

“就凭这个。”严祺不紧不慢,掏出一块玉牌,“先帝御赐玉券,你可识得?”</p>

众人看去,又是一阵哗然。</p>

先帝是个性情中人,晚年时格外大方,效仿汉高祖刘邦的“丹书铁券”之法,以青玉做出相似之物来,名曰“玉券”。得这玉券者,有不少礼遇,比如可在宫中乘车马,可与宗室齐平,还可以此护身,凡遇不敬,可将对方直接捉拿送官,以犯上之罪论处。</p>

此物终究凌驾法外,先帝赐出去的寥寥无几,他驾崩之后,皇帝也就再不曾赐过新的。</p>

然而,严楷就有一块。先帝驾崩前,严楷刚刚出生。严祺夫妇带严楷入宫觐见先帝时,他的病刚好有了起色,因此龙颜大悦,给严楷赐下玉券来。</p>

堂上的都是对皇家之事了如执掌的人,包括韦襄在内,皆瞠目结舌。</p>

漪如在门外看着,也是吃了一惊。</p>

这玉券,她自然是一直知道的。不过上辈子,皇帝杀他们全家的时候,此物并无半点用场;这辈子,严楷也不曾遇到过需要用它的时候,故而一直放在了严祺的书房里。不料严祺此来,竟是随身带着,显然是早有预料。</p>

严祺不理会别人,只道:“带走。”</p>

那些仆人随即绑了韦翰,拖了出去。</p>

韦襄纵然平日里威风八面,谁也看不上,却哪里遇到过有人在面前耍横?严祺这般行事,韦襄纵然恼怒也无济于事。他要出手阻拦,奈何那些大汉他一个也敌不过,众目睽睽之下,韦襄竟是无计可施。</p>

也有人想上前帮忙,想劝一劝严祺,或者将那些动手的仆人拦住。但严祺手里的玉券足够唬人,见他亮出来,无人敢再上前一步。</p>

王承业作壁上观,与旁边的温彦对视一眼,各是愉悦。</p>

温彦的女儿是太子妃,和王承业算是半个亲家,自然都是站在一处的。王承业心中有些感慨,严祺在京中消失了八年,王承业以为他大约不会有脸再回来,不料他不但回来了,还闹得如此不同凡响,到底让人唏嘘。</p>

他知道,就算严祺将韦翰成功送进了大理寺,以韦襄的本事,大理寺也不会真的定什么罪,此事,其实最多也就是让韦襄出个笑话罢了。但就算是这样也好。这些年,韦贵妃的儿子赵王渐有了声势,让王皇后和王承业很是坐立不安。无论是谁,但凡能锉一锉韦家的锐气,他都拍手叫好。</p>

可正当幸灾乐祸之时,突然,韦襄朝他走过来。</p>

“快去将严祺劝住!”他揪住王承业手臂,急急道。</p>

王承业冷笑一声:“伯建也看到了,那可是玉券。贵府公子做出来的好事,与我何干?”</p>

“与你无干?”韦襄冷哼,压低声音,“你以为他闹到大理寺去,今日之事你能好过?你若帮我,今日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等谁也不提,外面谁也不知。你若不帮我,我便闹到圣上面前去。你家王竣先前在宫学里做的事,谁人不知?如今又在国子监里与人斗殴,圣上知道了,你猜他还会不会让王竣到太极宫去任职!”</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