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会面(上)(2 / 2)

在望见他的一瞬,漪如觉得似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竟是安静下来,而后,一阵骚动。</p>

“那是长沙王世子?”漪如听到有妇人议论道,“竟是出落得比儿时还俊俏!”</p>

“我怎觉得他生得有些黑?”</p>

“领兵之人,哪里有不黑的,黑了正说明他四处征战的事是真的。你看他身后那崔将军,也是一样的黑。”</p>

“就是,天底下晒黑了也还这般好看的人,根本找不出几个……”</p>

她们议论着,窃笑起来。而宫殿内外喧哗的声音,几乎盖过了乐声。通报的内侍不得不拉着嗓子,让众人肃静。</p>

上首,皇帝端坐御座之上,望着下方。</p>

只见李霁走到殿中,向他端正一拜:“长沙王世子霁拜见陛下,愿陛下四体康健,福泽无量,万寿无疆。”</p>

他声音朗朗,如金石般悦耳,又带着些少年变声之后的清澈;行礼时,那身姿优雅,流水行云。殿上的众人看着,又起了一阵嗡嗡的说话声。</p>

皇帝将李霁注视片刻,露出笑意。</p>

“卿远道而来,不必拘礼。”他说,“上前来,让朕好好看一看。”</p>

李霁谢恩起身,走到皇帝身前。</p>

王皇后看着李霁,目光似笑非笑。</p>

温妘不由看了看一旁的太子,只见那侧脸上亦神色莫测。</p>

“多年不见,你都这么大了。”皇帝打量着李霁,道,“先前未得消息,方才朕听说你入京贺寿,还以为听错了。”</p>

“臣此番来朝,乃临时定下。”李霁解释道,“广州今年年节时多雨水,以致于误了贡物工期。父王自知不敬,特将臣任命为朝贡使,押运贡物上京,觐见陛下,以表父王心意。”</p>

听得这话,不少人又交换起了眼神。</p>

皇帝淡淡地笑了笑,道:“区区贡物罢了,广州离京城何止千里,竟这般兴师动众。”</p>

李霁道:“父王说,他多年不曾觐见,对陛下甚为思念。只是他前番头疾复发,身体抱恙未可远行,只好让臣替他前来。”</p>

皇帝颔首,对皇后道:“子诫还是那般有心。”</p>

皇后也微笑,随即让内侍给李霁赐座。</p>

皇帝又看向李霁身后的崔珩,神色和蔼:“今日,卿亲自为朕守卫宫门,朕甚是欣慰。”</p>

崔珩向皇帝一礼,道:“此乃臣职责所在,义不容辞。”</p>

皇帝颇为嘉许,转头向身边内侍道:“将朕的宝剑取来。”</p>

内侍应下,未几,将一只长长的漆盒捧前。</p>

盒子打开,只见里面铺着厚厚的绸缎,上面放着一柄新铸造的宝剑。</p>

皇帝亲手将那剑取出来,拔开一段。</p>

只见寒光乍现,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口绝好的兵器。</p>

皇帝将剑阖上,看向神色惊讶的崔珩,道:“此剑,是朕特地令人为卿打造,名曰清辉。今日将它赐予你,愿它助你破阵杀敌,再创不世之功。”</p>

崔珩受了那剑,再拜道:“谢陛下恩典。”</p>

这举动,周围众人看在眼里,皆心知肚明。</p>

长沙王世子和崔珩,都是少年英雄,功勋卓著。如今二人同在殿上,皇帝当着众人的面,只将宝剑赏赐给崔珩,倚重之心不言而喻。</p>

王皇后看着崔珩,忽而道:“妾听闻,北宁侯早已经及冠有字,可确实?”</p>

崔珩答道:“确实,臣得字子磬。”</p>

王皇后微微颔首,向皇帝道:“陛下如此看重北宁侯,怎顾着赐剑,却忘了体恤一件大事。”</p>

皇帝讶道:“什么大事?”</p>

王皇后轻笑一声,道:“自是他的终身大事。陛下,北宁侯已经及冠,却还未曾成婚,陛下难道不该操心操心?”</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