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游湖(上)(2 / 2)

玉如显然对观澜阁很是有兴趣,还想再问,话才出口,漪如温柔地往她嘴里塞了一块香糕。

“我方才听君侯说起那骑射之事,”她转开话头,道,“我不曾去过大漠,也不曾看过骑射,只想到书上看过些诗句,‘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君侯说的骑射,想来也是如此?”

崔珩谦逊道:“大部分人并非诗中写的那般厉害,我亦不可,倒有一些本领高强的壮士,马术箭术皆是精湛,或可与诗中所述比肩。”

漪如颔首,想了想,道:“我曾听人说,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若无高明统帅,只怕是再厉害的壮士,也不可发挥出十分之一的本事来。不知这话可对?”

她说话时,双眸盈盈,似天真又似好奇。

李霁喝着茶,瞥她一眼,目光淡淡。

崔珩看着她,唇边浮起笑意。

他正要答话,严楷却在一旁插嘴道:“自是如此。否则那一样的兵马,为何别人战绩平平,君侯带出去的却能破敌立功?”

漪如心里翻个白眼。

严楷又颇感兴趣地问崔珩:“君侯方才说可教我学骑射,不知何时有空?”

“这个么,”崔珩想了想,道,“过几日骊山春狩,不知公子可有意前往?”

“春狩?”严楷有些茫然。

他六岁离京,不记得京中那些繁杂的游乐之事。漪如却知道。

春狩,名字听着威武,其实也不过是一桩消遣。

三月是踏青赏花的季节,先帝十分喜欢骊山行宫的春景,于是每年三月,都会移驾骊山行宫去住上些日子。而为了显示群臣和睦,与民同乐,先帝也会特地让一些大臣和贵胄伴驾。

因为是消遣,这春狩时有时无。不过当今的皇帝颇喜欢春狩,故而虽对先帝留下的习惯摒弃颇多,这春狩却保留了下来。过去,每次春狩,严祺一家也总是会奉诏伴驾。

现在么……

“家父近来偶感风寒,不便远行。”不等严楷多说,漪如道,“这春狩,只怕就算宫中下了诏,阿楷也去不得了。”

严楷虽比漪如年纪小,却是知道些事的。他听漪如提到宫中,就知道此事不可为,只得将心中刚生出的希望压下去。

崔珩颔首,对严楷道:“如此,京中亦有不错的校场,待我得了空闲,定然邀公子前去。”

严楷的神色复又振奋,道:“多谢君侯。”

这话头随着骑射二字说开去,又说到了战事。李霁也颇感兴趣,随即问起了西北的骑兵和马政,崔珩一一回答,似打开了话匣子。二人从西北说到东南,又说到了李霁的水师。

严楷一向喜欢听这些,问七问八。三人一路说得入港,滔滔不绝,漪如再也没有了插话的机会。

玉如听不懂,又兼早上起得太早,有些累了,打个哈欠,趴在漪如的怀里睡了过去。

漪如百无聊赖地搂着她,不期然地,与李霁的眼睛相遇。

李霁看着她,目光似笑非笑。

漪如撇了撇唇角,转开眼睛。

不好意思,今天回家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