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战事即将发生(2 / 2)

大唐军魂 黄昏前面 4749 字 2019-09-07

“陛下,臣反对侯尚书和李少匠之提议吐蕃人派遣使团到长安来请婚,虽然也有大军跟进,但臣认为,此只是其一个威吓手段。吐蕃人远道而来,士卒疲惫,有我边军严密的防守,定是无计可施,且今还未知晓吐蕃人的意图,存敌未有行动前,我方冒然出击,实在是师出无名,有失我天朝上国的礼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侍中魏征,并只是以李业诩较低的官职军器监少匠的职务称之。

“陛下,臣附议,魏侍中此言甚是在理,吐蕃人未对我方实施攻击。我先派军出击,实在是师出无名,且吐蕃大部地方乃高原之地,多高山河谷,人百生存困难,相比青海,环境恶劣百倍,吐蕃人长期生活在此高寒之地上,比之我方,更适应如此高地,我大军入此地,未与吐蕃人交战可能就溃败,因此,当以边军严防,即足矣!”司空长孙无忌出列表示同意魏征的观点。收用舟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温彦博也表达了与魏租人下一小无忌相似的看法,认为吐蕃大军行进方向示定,且其有使团入朝请婚,此时派大军攻击,实在是不妥。

连朝中武将,也对行踪未定的吐蕃人进行攻击,持保留意见。理由是吐蕃所居的土地,都是异常高寒之地,相比较青海附近,吐蕃高原不适合人居住,大多地方也不适合放牧战马,取之无用。

一些有剑南之地呆过的武将小深知那一带环境的恶劣,要在高原上与吐蕃人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那我方定是处于劣势的。吐蕃那一片地方,实在是过于陌生。

“陛下,臣建议,我方军队做好应战的准备,严密监视吐蕃人的动向。若其对我边境进行攻击,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吐蕃大军歼灭在边境之地,不必劳师远征”刑部尚。接着又有一些朝臣出表自己的意见,但没有人支持李业诩的观点。

“联觉得任城王此议甚可,吐蕃人远道而来,定是人困马乏,在探知其具体方位,并对我进行攻击后,我们再派遣大军攻击,争取一举将其击溃,吐蕃人无论是进退之路;都没有我方来的便捷!”待再没有朝臣出来奏议后,李世民说了自己的意见,“令各边州守军加强防卫。派出斥侯,密切监视周围的情况。严防吐蕃人的攻击,但不得轻易出战!特卫全军在练过程中,作好应战的准备!”

面对朝堂上基本一致的意见,李世民也是如此说,想必皇帝也没有打算进入吐蕃高原攻击吐蕃大军的打算。

朝堂上压倒性的反对对吐蕃进行先致人的战争,连李世民也不支持。李业诩没法,无力抗争。

散了朝,李业诩灰溜溜地回了营,重新交待苏定芳和郑仁泰此行任务。不只练,还要做好战斗的准备,布置完事项,再去找李靖问询。

李业诩所搜集的吐蕃情报,及吐蕃一些地方的地形情况,因为数量众多,还有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李业诩只得结合后世记忆里的青藏高原地形,进行校对,再作绘制。这次李业诩把所有吐蕃的情报还有都带去交与李靖过目,并把朝堂上生的情况也详细地说了,讨教对策。

更出乎李业诩的意外,李靖也不赞成派遣大军进入吐蕃高原与吐蕃大军对战,理由也是吐蕃高原环境太过于恶劣,我军士兵大多未经历过这样高地的练,且高山峡谷不计其数。大多地方都没有常居人口,后勤补给异常艰难,无法保证数万人军需之用,且不能就地补充,恐怕未战就先溃败。

以逸待劳,在吐蕃人行进几千里过程中。派遣特战队员对其进行骚扰性的袭击,使吐蕃人疲惫不堪。待吐蕃大军抵达我方边境附近后,再与之作战,那我方就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因,争取集中兵力,歼灭其大部有生力量。

听李靖一番说明,再结合所知道的后世青藏高原地情况,李业诩也明白过来,在无法对吐蕃高地进行征战的情况下,在家门口等着吐蕃人的到来,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李业诩在得到李靖的指点,再的到李世民的授权下,命令所有的特战队员和即将完成练任务的情报人员随特卫大军一道,往叠州一带出,进入吐蕃高地,侦探情报。并对吐蕃大军进行袭扰。

李业诩严令部下,要求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们不惜代价,探听吐蕃大军的情报,早一步打探其行进方向和最终的目标地,并在我军未做好攻击准备前,用小规模的袭扰方式迟缓吐蕃人的行进度。

以李业诩的想法,在吐蕃大军行进过程中,截杀所有吐蕃人派出的斥侯,让其无法探知情报,再对其进行袭扰,延缓吐蕃大军的行进度。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不让吐蕃大军抵达他们的目标地,让吐蕃大军在高原上过冬。

无论吐蕃人如何适应高原环境。但青藏高原的冬天还是异常恐怖的。就让那恶劣的天气去削弱吐蕃人的战力吧。

李业诩相信,与吐蕃的战事即将生!利曰口,止,;口巳曰见口特卫军在苏定芳和郑仁泰带领下,在四月底从长安出,而其他近两千人,留了下来,作为李业诩应急之用,裴行俭也被李业诩留了下来。

五月,李世民下诏命,正式公布组建情报院,以李业诩为院正。情报院隶属兵部,但只对皇帝负责,兵部尚书无权干涉事务。

同时解除侯君集军器大匠职。以军器监少监李业诩领军器监大匠,以将作监少匠阎立德为军器监少匠,主爵郎中阎立本补阎立德职为将作监少匠,陈天宁为正六品上的军器监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