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之谜(2 / 2)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6336 字 2019-09-08

雍正继位的疑案,从那继位那天开始,到现在282年没有停,概括一下,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遗诏继位说。就是遵照康熙遗诏雍正继位,这就是合法继位。主张这一说法的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雍正表现比较好,深得康熙的信赖,怎么证明呢?就是康熙61年病重的时候,派雍正代他到天坛祭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康熙把这么大的事情派雍正亲自代他去祭天,意思将来可能让他继位。第二个理由,就是康熙临死这一天,康熙61年,11月13日,早上寅时,大约四点钟左右,康熙把他七个儿子和尚书隆科多,召到畅春园御榻前面,康熙向他们宣布了谕旨说:“皇四子胤秅,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康熙口谕,很明确。第三个理由就是康熙遗诏,康熙死了留了一个遗诏,遗诏很长,最后关键的话和刚才说得一样。根据这三点理由,所以一些学者认为,雍正是根据康熙的遗诏继位是合法的,那就不存在疑案了。另外一些学者不同意。

第二,改诏篡位说。就是说,雍正篡改康熙遗诏,篡夺皇位。那就不合法了,这种意见也有理由,第一个理由康熙让雍亲王代他天坛祭天,不能证明把皇位让他继承啊,那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就是军事了,那他派他皇十四子做抚远大将军,按照这个逻辑那也是让继承皇位,所以这个理由不成立。第二,刚才说康熙临终前那个口谕,宣读口谕的时候,雍正没在场,因为雍正在天坛斋戒所要祭天,所以雍正没在场,但是就在这一天,雍亲王三次奉召到畅春园去见他父亲,上午八点钟左右,第一次见到他父亲。《清圣祖实录》有记载,康熙对雍亲王说,“朕病势日臻”,就是说我的病的情况逐渐见好,那这说明康熙这时候还不糊涂,还能说话,但是为什么没有告诉雍正说,你将来继我的位呀?有人说康熙保密,他跟七个儿子和尚书隆科多说了,怎么会跟继承人保密?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学者就说,康熙的这个谕旨是伪造的。

第三,就是刚才说那个康熙遗诏,在康熙54年的时候,康熙颁布一个诏书,很长。最后康熙说“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现在看到的这个康熙的遗诏,基本上是这个谕旨的文字。也有不同的意见。就是最后加了一句话,就是我们刚才说那句话:“皇四子胤秅,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这些学者就提出来,你这个康熙遗诏应该是康熙死之前就做了,他要同意,可是康熙死的时候没有宣布。康熙13号故去了,16号才拿出来,那这中间你雍正做了手脚。所以这些学者认为康熙的这个遗诏,漏洞百出。怀疑前头那些文字是康熙的,后头关键这句话是雍正加上去的。

第四,雍正知道他继承皇位,不是因为他看到诏书,不是因为他看到遗诏,也不是因为他亲耳听到他父亲的口谕,他自己说,是舅舅隆科多口传给他的。在帝制时代,谁继承皇位是第一等大事,这么大的事情,隆科多没有当着诸大臣的面,也没有当着诸皇子的面,宣布康熙的遗诏,单独跟雍正一个人说,没有旁证。

第五,康熙死了之后。北京城九门戒严,亲王和皇子没有雍正的谕旨,任何人不许进入皇宫。就是康熙的儿子,到皇宫里吊唁他父亲的资格都受到了限制。所以这些学者说雍正这样做,说明他有鬼。

第六,皇十四子抚远大将军在西北,得到他父亲故去之后,急忙到北京奔丧,快到北京的时候,就向胤秅奏报,说我先贺新君登极,还是先吊唁皇父?在理呀,雍正怎么答复的呢?让他不能进城,让他到河北遵化景陵去守着,后来就把他的胞弟皇十四子从东陵弄到景山的寿皇殿囚禁起来。你要正大光明的继承皇位,用不着这样子,他父亲正式有遗诏,哪个兄弟可抗拒?不可能。

第七,雍正死了之后,他不埋在东陵,他埋在西陵。有人说,为什么雍正他不敢埋在清东陵呢?就是怕死了之后,他的灵魂不敢见他的祖父顺治和他的父亲康熙。第八,他继承皇位之后,对他的兄和弟进行了处理。从侧面说明他可能得位不正。第九,他继位之后,把帮助他继位出力最大的两个人,年羹尧和隆科多,都给杀了,杀人灭口,说明他得位不正。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理由,总之,改诏篡位说,就认为雍正篡改了康熙遗诏,篡夺了皇位。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雍正遗诏继位说是有引起人们怀疑的地方,你说雍正改诏篡位,这个诏怎么改的呀?也没有着着实实的坚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所以两种观点相持不下,相持了三百年。

在这里面我附带交代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雍正夺嫡说,大家知道,清朝皇位继承没有采取嫡长制,康熙晚年,特别是他故去之前,也没有立嫡,没有立嫡长子做皇太子,既然清朝没有嫡长制,康熙晚年也没有立嫡,皇太子,那么雍正何嫡之可夺呀?所以雍正夺嫡说就不成立了。

第二,雍正篡位说。雍正篡位说,篡位必然有一个人,他是太子,或者他继承皇位,雍正把它夺过来,算篡位。那么雍正篡位篡谁的位呀?现在找不出材料的,说康熙立了谁做太子,死之前,立了谁做太子,立了谁?说谁继承皇位,雍正之外的谁继承皇位,到现在为止没有材料,所以说雍正篡位说也还值得研究,他篡谁的位?有人就说了,篡皇十四子的位,康熙晚年他遗诏就是传位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于”字了,这等于篡了他弟弟的位。大家看这样的,传位十四,那就把它改了,十字上头加一横,底下加一勾,就“传位于四子”,传位雍正了。好多的书,好多的故事,野史都这么说。这个事情经不住推敲,为什么说经不住推敲呢?第一点,当时这个“于”字写繁体字,我们今天写简体字,繁体字与是这么写的,那这个“十”字改成“于”字就不大容易了,这是一。第二,清朝当时的行文的习惯,它称做皇十四子,皇四子,前头有个皇字,如果改的话,那就变成“传位于皇于四子”,就不通了,还有第三,当时传位的诏书是满汉两种,满文和汉文两种,汉文你说把“十”字改成“于”字也还有一点意思,那你把满文改了就没法改了。根据这三点理由呢,就说康熙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不成立。这是一点说明。还有一点说明,就是《玉牒》改名的说法,就说原来《玉牒》,雍正叫胤秅,他的同胞的弟弟叫皇十四子,叫胤禎,上面那个秅是雍正的名字,一个“礻”一个真正的“真”,下面是他十四弟胤禎,这个字念“禎”,也念“禎”。这两个字字形相似,读音也相似,所以一种意见就说康熙传位的时候,是传给胤秅的,他们俩差不多,康熙就传位给他了,这时候胤禎皇十四子不在北京,抚远大将军在外呀,雍正就做了皇帝了,那这两个字差不多,雍正就让他的弟弟改名字,这个事情我们不深究,但是这个事情也不能证明是雍正篡了他弟弟的位置,不能证明这一点。

所以近三百年来,几种意见交错,互不相让,谁也不服。不能一定于一尊,还有第三种意见,就是无诏夺位说,第一是遗诏继位说。第二是改诏篡位说,第三无诏夺位说就是那一种意见说是有康熙的诏书,那一种意见说康熙那个遗诏是篡改的,是假的,是伪造的。说真的,第一历史档案馆有,有遗诏的档案,但是疑点百出,很多漏洞。你说篡改了,似乎也拿不出非常有利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所以就产生了第三种意见,就是无诏夺位说。就是康熙死之前,很难说,明确有遗诏,没有明确,那么这个皇位谁继承呢?也没有明确,那兄弟之间争夺,当时主要是十二个儿子,从老大到老十四,中间故去了两个,还有十二个人,十二个皇子之间在争夺皇位,强胜弱败,优胜劣汰。雍亲王在他兄弟35个之间,经过长期的斗争,最后夺取了皇位。怎么算合法?怎么算不合法?都是他们兄弟之间的事,谁做了皇帝,对他兄弟这个集团可能有利,另外一个集团可能不利,但是,对于整个满族来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对于历史发展来说,主要看谁做了皇帝之后,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是评判历史人物的主要的标准。但是三百年以来,这个问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出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结论。所以雍正问题到现在还是一个历史的疑案,但是,雍正继位的疑案并没有因为他继位,这个问题就结束了,所以雍正继位之后,雍正继位的疑案还继续有余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