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两难(2 / 2)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6807 字 2019-09-23

“我对中国的礼仪并不是很清楚,不过,皇帝陛下您可以跟阎当主教说一下……阎当主教是一位虔诚的神职人员,而且,他已经在中国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中国的了解十分透彻,可以做我们教廷的代言人!”多罗稍稍躬了一下身,便把福建主教阎当给让了出来。

“你叫阎当?”没答理多罗退到一边后仍然只能站着,康熙直视着阎当问道。

“是的,陛下,那是我的中文名字!也有人叫我严嘉乐!”阎当答道。不过,他的这个回答开始时用的是福建话,而不是北京官话。所以,康熙没有听懂,白晋身为翻译也没听懂,最后,他只得再用法语说了一遍,由白晋翻译给康熙听。

“多罗主教说你精通汉学,朕问你,你看过多少中国书籍?”康熙又问道。

“中国的书籍浩如烟海,我只看过一点点。”阎当肃然答道,不过,他的这个回答倒是让康熙很满意。“还算谦虚”是康熙对阎当的第一印象。不过,康熙身为此次禁约事件的“受害人”,却不会因为开局不错而轻易就让阎当过关,所以,他又问道:

“你读过儒家四书吗?

“读过。”

“记得其中多少内容?”

“不记得多少!”

“不记得多少?看来你是只读不背啊!……既然不知四书,又如何敢说精通汉学?”康熙冷哼道。

“通汉学并非一定要把所有的中国书籍背诵下来,背书并不一定有助于对书本的理解!”阎当低头顺眉,淡淡地说道。这个时候他倒不怎么像一个教士,反而倒像是一个修行有成的老僧。

“好狂的口气!不记得就能理解了?……好吧,就算你精通汉学。可是,既读过,总能引出两句四书语吧?你能吗?”康熙又问道。

“不能!”阎当仍然淡淡地答道。

“不能?哼!……好,不能引出书句,你可认得字?”康熙猛得朝他御案上面的匾额上一指,又朝阎当问道:“可识得这四个字是什么?是何意思?”

“皇帝陛下,我只认识那个‘天’字!”阎当很有实话实话的精神,可是,他此时虽然还很沉静,头上的汗珠却已经冒了出来。

“你认得‘天’字?那你想必也应该清楚‘天’的含义吧?”康熙又问道。

“知道一些!有些汉字的语义太多,不好记!”阎当又说道。

“哼,既然知道‘天’是何义,为什么你们还要禁用‘敬天’二字?”康熙又质问道。

“这个很简单。因为‘天’的含义并不是天主,所以,在教堂内自然不应该悬挂!”阎当说道。

“那‘上帝’呢?为什么也要禁用?”

“我听人说,‘上帝’这两个字是出自贵国的儒家经典,而且还带有贵国的民间宗教色彩。所以,为了保持我们天主教的纯正,应当只用‘天主’,而应当禁用‘上帝’或者是‘天’!”

“你们这些人好不奇怪!‘天’比‘天主’和‘天地万物之主’好得多了,‘天’本身就含着‘天主’和‘天地万物之主’的意思。这就像百姓呼朕为‘万岁’,是愿朕万寿无疆,而不是说朕活了一万岁。汉字的真义不能总是抠着字面看。你既言精通汉学,怎么能连这些也不知道?”康熙的语气已经十分不悦。

“……”阎当默然不语。

……

接见很不愉快,之后,康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天主教廷使节的会谈就结束了。而那位红衣大主教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这场会谈起到过一点儿作用。

次日,康熙下了朱批,称阎当“愚不识字,胆敢妄论中国之道”、“既不识字,又不善中国语言,对话须用翻译。这等人敢谈中国经书之道,像站在门外,从未进屋的人,讨论屋中之事,说话没有一点根据。”不过,康熙仍然给多罗留了面子,没有在朱批里加上他的名字。

可是,面对康熙的批示,多罗和阎当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并且,做了更加触怒康熙的事情。多罗把本来还没有公开宣布的《七条禁约》在北京的天主教堂内发布了!这很快在中国的天主教信徒群里引起了一场地震。于是,他们两个人终于被康熙下令驱逐出中国,不过,康熙还是让多罗两人回去禀报天主教廷,告诉他们的那位格勒门德十一教皇:中国人不能改变祖传的礼仪;中国礼仪并不违背天主教教理。

而在这种情况下,不久前康熙准许百姓自由信教的旨意也自动废除,传教士们只能再次回到以前的范围内传教,就这,还是南怀仁等一批跟康熙有着很不错的关系的传教士朝康熙恳求的结果,要知道,康熙本来还要颁布禁教令的。

……

而关于此次“礼仪之争”,却依然让很多人弄不明白:为什么天主教廷宁愿抛弃一个巨大到可以与整个欧洲相提并论的传教区,也要跟康熙以及那些中国人对着干呢?为什么要把耶酥会两百多年的努力成果给舍弃掉?难道仅仅是为了出一口气?天主教廷的人有这么不成熟吗?……

这个疑问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日后阎当逝于巴黎神学院,他的学生检查他的疑物时发现了他的一本日记之后才让人明白了一些其中的原因。

阎当在日记中写道:“基督教跨越种族、阶级、性别、家庭、肤色。在其传播过程中,势必同民族宗教和迷信崇拜发生冲突。然而,民间宗教永远无法走向世界,成为万国的信仰。中国的民间宗教过于强大,我们作为主的信徒处于其间,非常为难。面对这种情况,要么我们去责难民间宗教,那我们的信仰就只能始终是外来宗教;要么我们让自己的信仰去容纳中国的民间宗教,可是那样会使我们的信仰失去其本身的特征,最终只会被中国的宗教包容。……不能妥协,那就会成为机会主义和调和主义。如果不强调基督教教义的纯洁性,调和的结果就会使我们的信仰、我们的教义变质。……这种妥协,将会导致信仰的死亡……不能妥协!”

……

阎当的日记很快被传开,可是,那个时候,《七条禁约》早已经成为废纸,他的日记除了一些基督教虔诚的神学家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关注。就连梵蒂岗里的那位新教皇,也仅仅是对他的日记叹了一口气而已。……仅仅是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