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盛京将军(2 / 2)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6869 字 2019-09-23

“这个老十三……让于军门见笑了!”见胤祥离开,胤禛又向于中抱拳说道。

“没什么!还是个小孩子嘛!”于中笑笑。他见胤禛过来,就不想再让胤祥留在边儿上。他看胤禛的眼神就知道这位四阿哥很可能是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在他的印象里,这就是一只狼。可能的话,等到了安庆,他宁愿让罗欣把胤祥留下。也不想让那十三阿哥跟着这个四阿哥。

“老十三性子好动,跟欣格格十分投缘,可是,他最为钦佩的还是能沙场建功的将军,就像飞大将军和于军门这样的人物!”胤禛又说道。

“四阿哥说笑了。我的那点儿本事怎么能跟飞军门比?不过我倒也听说过,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在皇子之中确实是最为好兵好武地两个!”,于中有一搭没一搭地答道。

“于军门不必过谦。您在满洲立有大功,如今又调往四川,想必不久就将再传捷报,到时必然再没有人能说什么嫌话!”胤胤禛又说道。

“四阿哥可别高看了我。”于中笑了笑。这个四阿哥明知是他现在所依附的太子在,“说”自己的“嫌话”,却又在这里差不多挑明了说出来,内里地文章恐怕有些不同寻常。不过,于中却也知道他为什么敢这么做。现在摆明了太子一伙跟马德和自己有隙,胤禛把话挑出来,也不怕自己两人将之转告给太子一伙知道。

“胤禛自认一向看人还是有些眼光的。于军门每每都有惊人之举,此次也定然能再建奇功。何况,四川本就是武将建功之地,于军门想必不久就会再让人大吃一惊!”胤禛又略带些奉承的说道。难得有机会跟于中同行,他确实是有点儿想招揽于中的心思。

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相信马德所说的,“安徽无亏空”之语。所以,此次奉旨去安徽清查藩库,在他看来,他的手里现在就捏着马德的脉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觉得于中和马德都应该忌惮一下他。至少,他认为,于中看到他表现出这种招揽的意思之后,就算想谨慎一下,为了能让他放马德一马,也应当略微显示出一点儿亲近的意思来。须知年羹尧是他的门人,从年羹尧地口中,他当然能明白于中的能力。战场上指挥战斗。或许于中不行,可是,在大的战略决策上,于中绝对拥有着这个时代的一流水准。也正是因为有了年羹尧的评语,他并没嵘憾其他人那样,认为于中地这几次胜利只是因为运气好。再说了,能打造出一只船坚炮利、军纪严明的水师,那就是本事!

“四阿哥的话于某不敢芶同。四川在我看来。其实并不能算得上是用武之地。”于中虽然不知道胤禛的心思是这么地七弯八拐,可是,对这个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雍正皇帝的四阿哥,他的心里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抗拒。他不喜欢那种睚眦必报、小肚鸡肠地人。

“人尽皆知,四川上联陕甘,下通云贵,西接青藏,其间各族杂居,冲突不断。于军门摄四川提督一职,日后虽然未必会动用大军。可出兵次数必定不少。怎么反而说四川并非用武之地呢?”胤禛奇道。

“都是自己人,打来打去有什么劲儿?其实四川之所以各族冲突严重,其原因无非是各族受迫过于严重。再加上地形原因,各地交通不便,不能很好的交流,产生了许多误会……说起来也真是好笑。满人瞧不起汉人,汉人又瞧不起其他民族中人,一层层的瞧不起下去,自然不可能和平相处。可是,历来的官员,总是只想到以武力解决这些事情,忘记了那些被他们所攻打的部落民族其实都是自己的国人。其实。想要解决这种自己人之间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武力,而是应当求同存异1去寻求相互之间的共同利益。”于中说道。

“说的好!”胤禛猛地拍了一下手,“官员贪腐无度,压榨百姓。出现事情,只知道袒护自己人,却不问事情地起因。四川确非将军用武之地,概因贪赃与枉法二‘贼’乃天下祸乱之源。于军门所言,真是大得我心!”

“嗯?”于中没想到这位四阿哥居然会如此赞同自己地话。忍不住先是一愣,不过,他马上就明白了胤禛为什么说了。这是谁啊?四阿哥胤禛。

虽然皇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另一个时空当上皇帝之后更是几乎受到了全天下仕绅的反对。可是,不得不承认地是,他有着一颗为了大清王朝不惜以一己之身受天下诟病的壮烈之心。对于贪官污吏,这位四阿哥可是从来没有手软过。而且,当上皇帝之位,他还推行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新政,将人头税这种极不公平的税收转嫁到了土地之上。甚至有人将他称为是“劫富济贫”的皇帝。不过,不管他是出于什么心思,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对百姓有好处的,上下几千年,于中还真没有听说过第二个这等人物。

“可惜啊,你的所作所为只是暂时的。而且,你的行为只是一种短暂的疗法,只是对农业经济进行了维护,对整个国家地长远利益并没有什么好处。”于中看着胤禛,暗暗摇了摇头。如果不是这位四阿哥实在是太难伺候,跟着他没有安全保障,而且他的想法也是想继续维护他大清朝的统治,所作所为也只是以牺牲国家其他产业的活力来巩固农业的地位,见识有限而且难以劝服,以他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性格,如果用来推行新的经济与军事政策,清朝走向世界的步伐必然会比现在地速度还要快上十倍甚至更多。……可惜了!

“于军门?你怎么不说话?”胤禛看于中沉默了下去,又开口问道。

“呵呵,其实于某是在思考刚才四阿哥所说的话!”于中答道。

“胤镇一时妄言,让于军门见笑了!”胤禛拱手说道。

“不能算是妄言。可是,四阿哥,于某却认为你的话有些过激了!”,于中笑道。

“哦?那不知于军门以为该当如何?”胤禛虽然脸色不变,可语调却稍稍带上了一丝不易为人所察觉的不悦。在行事上,这位阿哥确实是一个极为审慎而且有分寸的人,可是,在待人处事的态度上,他的性格就显得过于急燥了。容不得异议!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康熙还曾特意赐给他一副,“戒急用忍”的字幅,以为警示。

“世上那么多的事情,哪能一言而尽?其实,四阿哥此次去安徽,只要多,差不多就应当能明白于某所说的意思了。凡事嘛,惟在‘利益’二字!”于中笑道。

“利益?哼。于军门,光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岂不是有违臣子之道?如此一来‘国家’二字,又该置于何处?”胤禛微哼一声,问道。此时的他已经忘记了想要试探于中的本意。

“呵呵,四阿哥不用着急。于某的意思其实说白了,不过是:最大可能的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如果实在不行,也可以‘求同存异’!毕竟,这世上没有什么人能做到‘完美’。把国家之下的各方都照顾好了,不就是照顾好了国家么?”于中又笑了笑,朝胤禛抱了一下拳,转身回自己舱里去了。……他已经说得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