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一举三得(2 / 2)

水煮清王朝 古龙岗 7858 字 2019-09-23

就算是有主意,也不能立即就拿出来,稍等一会儿才能显得是经过尽心思考的。费老头其实在听到张廷玉转述胤禩、胤裙以及胤干我一伙想从军地事情之后就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不过,他仍然装着苦思了好一段时间,才重新对张廷玉开口。

“请费大人明言!”费老头苦思了足有一个时辰,张廷玉在这当口也是狠动了一番脑子。可是,事实却让他十分沮丧。因为对西藏以南的情况并不了解,他发现,自己的办法居然没有一个能够拿定。

“其实,于中此次南下,倒也是一个契机。”费老头捋了一下自己已经花白的胡子,又朝张廷玉问道:“张相,我记得于中送回来的奏折上说起过,他把军中的五千骑兵都派回了拉萨,是不是?”

“没错。带兵之人,是他向来倚重的岳钟麒!”张廷玉答道。

“那就好。请你去向皇上建议一下。就说,让兵部调岳钟麒去日喀则,那里离尼泊尔近,方便随时支援于中。”费老头说道。

“费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皇上的心思,应当是让于中速速回师才对。你这不是反着来了吗?”张廷玉皱眉问道。

“呵呵,张相,我说的是请皇上让兵部下调令。这才只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嘛,就是请皇上下密旨,让岳钟麒率军秘密前往那曲!”费老头笑道。

“那曲?”张廷玉知道这个地方。那是藏北地一个城市,在西藏也算得上是重地了。可是,费老头要康熙派岳钟麒去那里做什么。

“此外,青海初定,皇上还可以再派出一位阿哥,以犒军慰劳为名,先去西宁。会见一下诸位将军和那里地蒙古汗王、藏族土司。再去拉萨走一走。记得,要请皇上多派护军,而最好都是骑兵!”费老头又接着说道。

“……青海?费大人。你?难道说,青海会有事不成?”张廷玉、也是聪明人。先是把岳钟麒的五千精骑调到藏北的那曲,在那里,翻过唐古拉山口可就到了青海的中部,而接着,又要一位阿哥多带护军前往拉萨……这些,不是摆明了在防备青海吗?

“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张相,飞扬古和萨布素。还有朋春的三位将军可曾传回与准葛尔大军相遇的军报?”费老头又问道。

“没有!”张廷玉不自觉得眯了一眼睛,答道。

“没有。而且,据他们前些天传回的军报,说是自从他们分别占了乌鲁木齐、库尔勒之后,阿拉布坦便再没有派出军队与朝廷大军接战!不仅如此,准葛尔人还将通往伊犁路上的兵力进行了收缩,不知是否如此?”费老头又问道。

“没错。不过,皇上已经降下旨意,让飞扬古三人密切注意敌军动向。小心防范,尤其是要……”张廷玉说着说着,突然停了一下。

“要小心咱们那位在北方地邻居,是不是?”费老头笑道。

“费大人果然心如明镜。不错,皇上的确下过旨意,让飞扬古三人小心俄罗斯人突然插手!”张廷玉也没有隐瞒,别人或许想不到,可是,以费老头等人对外事的精通程度,想到这些也只能算是平常。

“俄罗斯不是有可能会插手,而是非常有可能。”费老头的脸色突然郑重起来”“阿拉布坦如此笃定,任由飞扬古等人侵入他的领地,肯定是因为有后手可用。如果他与俄罗斯联手,那么,战事便有可能会陷入胶着之态。可是,飞扬古诸人却是长途出击,后勤补给极为不便。本来,有于中在西藏镇守着,青海或许还不敢有什么动作,可是,如果于中也陷入什么麻烦之中,青海肯定不会安生。

飞扬古大军的补给线,因为要避开沙漠戈壁,一直走的都是青海。如果这条线被人从中给掐断了,已经进入准葛尔境内的十数万大军便会陷入灭顶之灾,别说胜利,能不能安然退回都是未知之数,就算能退回来,恐怕也是十停里面去了九停。所以,某些有心人肯定会在心里盘算,因为,这是他们难得的一个好机会。飞扬古他们所带的可全都是朝廷地精锐,如果尽没于准葛尔,朝廷对西边地制约之力必然会大为削弱,十年之内都将难以对他们怎么样。……”

“费大人,这是弄险!”张廷玉苦笑,这老头怎么出了这么一个主意?青海出事,那可就出了大萎子了。

“或许如此,不过,张相你何不称之为‘毕其功于一役’?”费老头笑道。

“确实是毕其功于一役。不过,费大人,此事却得成功才行。再者,皇上是让你想办法解决于中惹出来的事情,可没问青海的事情!”张廷玉又点出道。

“我知道呀。于中南进,青海肯定会变得不稳。朝廷有所防范也是应该地嘛!”费老头笑嘻嘻地说道。康熙此时需要的是一个台阶!所以,他就提供一个借口。这样一来,康熙和于中都会好过。他先前对康熙说过,飞扬古在,青海不会有事。可是,那时候,他还没有得到阿拉布坦收缩兵力的报道。在他看来,飞扬古等人一路进击,等打到伊犁的时候,阿拉布坦的实力恐怕也剩不下多少了,绝对撑不住多少时间。而且,打败准葛尔人之后,飞扬古等人自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辎重,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必担心后勤。可现在不同,阿拉布坦居然也玩儿起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手段,那样的话,飞扬古三人恐怕就要在伊犁呆上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阿拉布坦肯定也不会在路上给清军留下什么好吃的东西,所以,飞扬古等人对必然会更加依赖后勤。这就使得青海的地位愈加重要。而在这个时候于中却又已经南下了。这使得青海又失去了另外一个有威胁性地制约。所以,只要康熙再动点儿手段,青海必乱。这么一来,于中南下就可以解释为“引蛇出动”之举,如果这小子能再在南亚玩儿出点儿成果来,自然一切无忧。而只要能再迅速平定青海之乱,康熙也就成了“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可是大大的美名,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种名声可是多多益善。就算康熙对于中依然不满,也绝对不会冒着损害自己名声的危险下杀手的,相反,为了成全这个名头,他还得给于中加官进爵才成。当然了,这些事情的前提就是康熙能将青海之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中,并且将其迅速平定。这事看上去很难,可是,费老头却并不担心。战乱的自然兴起与蓄意挑起不同,以康熙的手段,也肯定能把这个度把握好,他相信这位皇帝的能力。

“康熙会不会按这个办法去做呢?”

费老头还没有绝对地把握。不过,能将青海不知何时才会爆发的战乱提前挑动起来,使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并且迅速平定,这对康熙来说,必定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计划。而且,战乱爆发,也使得康熙有了足够的借口加强自己在青藏等地的统治力度,这家伙没理由不顺着来。

“这老家伙还真是会挑软肋。这种事情都能想到顾全双方的办法”

费老头能想到的,张廷玉也大致能想个**不离十。这样行事的难度虽然有点儿大,可是,如果成功的话,能取得的成果也是完全值得的,那可是代表着西部疆域的长久稳定。而且,除了能为清廷取得好处之外,这样还既顾全了康熙的颜面,又能保全于中,简直就是一举三得。

“连皇上都敢算计进去……以后得离这老家伙远一点儿,省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被他给陷进去!那可实在是太冤了。”

张廷玉知道无法再在费老头嘴里套出其他的什么东西来,便起身告辞。不过,在离去的时候,他的心里想的却是与此来的目的完全不相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