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守军加强战略防御(2 / 2)

陈诚笑道:“委座的指示是原则性的,我们根据委座的指示精神原则,研究敌情后具体实施,并没有违背委座的指示,有何不可呢?我这次来,把第九战区参谋人员都带来了,就是要在前线视察敌情后,作具体实施的,我看你们也把参谋人员召集起来,共同开个会,分析敌情,判断日寇的动向,定好作战计划,我再拿去向委座请示,也就顺理成章了,对吗?”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日军对南浔路方面可能采取守势,主力由九江向瑞昌方向发展,在攻占瑞昌、田家镇、富池口等沿江要隘后,溯江而上,直取武汉。

在师以上军事会议上,陈诚说:“经过会议研讨敌情取得了共识,下一步是制定作战方案,要将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在内并制定对策。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今后作战中,沉着应付各种情况,不至于临阵发生混乱。对于作战计划,我只提一点要求,就是无论发生任何情况,我军都应立于外线地位与敌作战,以保证我军机动之自由。我想,现在要将今后的作战分为几期,譬如目前日寇进攻瑞昌或德安为第一期;敌人如占领瑞昌或德安后为第二期;如敌人占领了田家镇,以主力进犯武汉,另以一部经大冶向咸宁方向进犯为第三期。对这三期作战指导制定出来后,对今后作战我们都做到心中有数,就是打有准备之仗,就立于主动地位了。”

陈诚说完这番话,又怕引起误解,造成思想混乱,于是解释道;“我这样讲并不是说,在未战前已做好了逐步撤退准备。如果哪一位因不肯力战而放弃阵地,我是不能替他负责的。逐次抵抗是持久抗战总策略,就目前军事力量对比来看,我们还不可能完全遏制日寇继续深入侵略,更不具备大举反攻条件。我们今后逐次抵抗,就是为了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为以后大举反攻创造条件。因此逐次抵抗中,必须大量杀伤敌人,消耗其战力。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逐次抵抗就失去了意义。

“九江失守,检讨起来问题是很多的。但就九江的撤退时机来看,我认为还是适当的,虽败不乱,而且在退守第二线阵地后,能继续抵抗至今,就是很大的成功。如果当时我们把主力消耗在九江方面,固然能延长九江的防守,但不能持久,一旦再败退下来,第二线防守兵力不足,敌人便可以长驱直入。淞沪抗战我们坚持到最后,一路败退下来,第二线、第三线都守不住,以致南京过早丢失掉了,就是这个道理。就目前形势来讲,在九江西南附近与敌接触各部队,仍要积极抵抗,以掩护后方的部署,并相机反攻,向九江、莲花洞之敌施行突击。要以有力部队(后决定派江西省两个保安团)保卫庐山据点,实施游击战,协助正面战场之行动。在南昌、德安、瑞昌及阳新等处附近各部队,应迅速构筑工事,加强战备。

“根据最高统帅部指示,田家镇要塞至少要固守两个月以上。武汉卫戍部队要做固守两个半月以上之准备。我们是在前线与敌作战的指挥官,当能理解要作这样长时间的固守,会有多少艰苦惨烈的仗要打。因此,如果我们的部署和作战方案有误,那就会更增加今后作战的被动和困难。不必讳言,日寇有海、空配合之优势,我们的力量相对比较是很弱的,尤其在沿江一带作战,对我们更不利。委座最近有指示,就是如何利用地形构筑隐蔽工事,变不利为有利。当前我们困难一些,但日寇如果继续侵略,今后大多是山地作战了。这样日寇的海空优势以及机械化都逐渐失去效用,无优势可恃了。从初期抗战情况来看,敌我伤亡数字是一比三;从目前情况看,敌我伤亡数字已接近一比二;预计今后敌我伤亡数字可能达到一比一。此外,从战俘口供可以得知,日寇士兵疾病率也在不断上升,这是影响其战斗力的重要原因。

“可以想见,以其弹丸之国的人力物力和我们较量,其深入侵略就是走向灭亡。所以我们必须有坚强的信心,把鬼子拖在每一个战场上,使其每进一步便要付出沉重代价,那么,最后胜利必属于我们!”

散会后,各部队都抓紧时间部署兵力,构筑工事,做战斗准备。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