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章 节目首播,套路十足(2 / 2)

如此文字配上磁性又俏皮的语调,仿佛在人耳边低语,介绍着去哪吃,沈梦佳只觉得拿起遥控器的手暂时不想动了。

一幅幅画面,忙碌,喜悦,充实,尽兴,食客与烤串的碰撞,烧烤师傅与炭火的比拼,让她一下就愿意等了。

等待是有价值的。

预告也并没有让人失望。

欢迎来到“无肉不欢”。

……

沈梦佳连手机上的企鹅消息都不回了,就盯着电视,仿佛里面有什么魔力。

镜头下,围绕着大街小巷,围绕着一些人、一些事,琐碎但贵在真实,让人不自觉的感到轻松。

它不像很多的一些节目是挑战观众的视觉与精神,刺激肾上腺素,它不会带去紧张、期待、戏剧、反转等一系列击打神经的快意。

它转镜快,平均15分钟一个小故事,但内容上却主张慢下来,大部分镜头都给了景物,蕴含着一种让人分泌口水的生活仪式感。

吃个烤串而已,怎么就这么香?

梁山小猪肉的小二哥、招县跑山猪的彝族大姐、牛肉小串的小马哥,红柳羊肉的阿布哥,每一个出镜人物普普通通却乐于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手艺。

整个单元人物众多,但看得时候目光全汇聚在烧烤这个主题上。

再多的食客,再热闹的场景,都是为烧烤服务,包括精妙的文案——

“罗布人烧烤属于烧烤家族里的自然流派,烤肉之前才开始用木头炼炭,这是罗布人最讲究的烧烤节奏,羊肉是最能体现烧烤风味的食材,在吃羊底蕴极为深厚的柱州。

梨县罗布羊,是公认的极品,羊肉够好,烹饪的要求就不用那么苛刻,罗布人烧烤没有其他调料,只用一把粗盐就能把罗布羊的鲜甜释放出来……”

《人生一味》的文案到了具体事物上,是有套路的,准确来说是三个部分。

开篇点名地方,描写当地烧烤文化,从地理风貌入手,再一个急转弯奔向主题,力求以最简洁、最有画面感、最朴实无华的文字,做出吃也要吃得高级感的效果,让本地观众自豪、外地观众被科普一番还觉得妙,方为成功。

接着来到中间部分,主要描写烧烤师傅与该事物的联系,如:“来,犁县的烤全羊,烤肉好吃的很,小孩子吃了长得快,老太婆吃了跑的快,姑娘吃了漂亮。

在县城边,阿布都开了家烤全羊店,除了他自己,店里还有三名服务员,两名烧烤师傅,小店紧邻国道。”

大致介绍完人物、烧烤店的风貌、食客篇幅后,处理食材、特色烤制的过程又是一种享受:

“罗布人宰羊有个诀窍,捆住三条腿,留一条腿挣扎,这样血放得干净,羊肉没有膻味,剥羊皮也有窍门,在羊腿上穿洞吹气,肺活量够大,可以吹得羊皮肉分离,全身鼓胀,这时候剥皮,就会极为轻松写意。”

这部分力求镜头怼到羊肉近前,慢慢的看它从鲜肉变为冒着热气的熟肉,再撒上一把孜然。

最后一部分,则是大杀器,吃,还是食客们唇齿与肉的对抗。

这种实实在在的“吃”播,让人难耐。

非要说的话,看人吃得香自己胃口大开是很普遍的联系,往往表现的就是一个吃,却容易让人心头一颤,涌动着自己都不晓得为何如此冲动的情绪。

“老板,来几串烤串,对,这个来10串。韭菜?韭菜来个5串吧。”

深夜11点。

很多楼下烧烤摊遭了殃,许许多多被勾动味蕾的年轻人循着味扫光了小摊。

一个人文节目的播出,引得LX市各街烤串的销量增加。

“游君,你那边怎么样。”

节目刚播完,进入广告时间,朱生俊一个电话敲了过来,看样子,他很激动。

秦游君也激动,这毕竟是他直接参与策划的节目。

随后,郭哥的,二哥的,电话一直聊到了后半夜,秦游君才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