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怀来之争(1 / 2)

回明 一顾倾城 6914 字 2019-09-08

 ”神威精勇猛,强壮毅英雄。支胜兼捷,奇功奋锐锋谋言妙略,才烈效忠诚。果敢能安定。扬名显大勋”。是朱元璋所提出的四十字治军原则,有了这些,朱允坟也懒得再去想什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之类的话了。 面对着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士卒,在御林卫的扈从下,朱允烦也看到左胸佩戴“忠”字勋章,也就是原来的大明军事学院的学员,此时正跪在每支队伍的前列,眼中露出炽热的光芒,他们有的已经做了百户,也就是连长,有的甚至做了千户,也就是团长,但更多的人做了小旗的旗长,或者是总旗的旗长,比之他们进入学院之前,品级要低了很多,但依旧遮掩不住他们心中的那份热情。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天子门生。凭着胸前佩戴的勋章,可以免除对当地五品一下官员的跪拜,三世之内,遇到灾荒之年,可以凭此勋章到衙门里领取救济之粮。若是为国捐躯,凭此勋章可以免除三代之内直系亲属的所有税赋等等。这已经是对他们的肯定了,更何况,这次抽调出来往学院学习的人大部分由于战争的逐渐远去而身无寸功。

在如今的大明朝,他们的这种行为就叫做无功受禄,这一切都是皇上的恩泽,与其他人无关,所以虽然大部分人都是降了不止一级使用,他们心里却是毫无怨言,更何况有风声传出来,皇上准备大面积的整军。如果有军功表现的话,以后有很大的展。

以他们大明军事学院的学生的身份。天子门生,当然会比其他军队的军官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他们心里和明镜似的,此时已经恨不的杀到北平,用平叛的血,换取家中更大的荣耀。

在大明,军人按照军官和军士的区分根据国家规定获得不同的俸禄和捧粮,军阶越高则给俸越高。

军人到的岁退休,退休后按照在职时的军阶享受“优给”普通士兵的退休优给则寥寥无几。军人死于战阵或王事的要给以一次性抚恤。军人死亡继承人叫袭职或退休继承人叫替职后,其袭替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必须按照嫡长子。嫡长孙,嫡次子,庶长子,兄弟,侄子的顺序依次袭替,袭替人要由所在卫所预先核实确定后逐级上报兵部备案。

经核准的军官的继承人叫“舍人”只有一人,一旦被确定为舍人的。无论年龄大小都由国家给予“优养”待遇,直到继承军职。舍人一般在十六岁方可继承实职,未到继承年龄被继承人亡故或退休的,可由被继承人的兄弟暂时顶替,舍人过6岁被继承人仍未退休的,必须待被继承人退休后方可继承实职,所以,三、四十岁的老舍人在军户中屡见不鲜。舍人继职前要经过所属卫所的担保和推蕃,然后本人必须到兵部报到,再由兵部核察其品性乃至家庭和本人的“武历”有的还要加上叫做“比试”的考试,必须取的合格的成绩方可批准继承。所以。舍人要想通过考核一般都在十二岁左右就要到被继承人所在部队进行见习,以锻炼熟悉职务提高武功的能力,在见习过程中荣立军功的可申报“舍人报功。”作为考核舍人任职的重要条件。

而且朝廷规定,舍人继承一般都要按照被继承人原职下降五阶使用。洪武十六年,定职官子孙赡叙。正一品子,正五品用。从一品子。从五品用。正二品子,正六品用。从二品子,从六品用。正三品子。正七品用。从三品子,从七品用。正四品子,正八品用。从四品子,从八品用。正五品子,正九品用。从五品子,从九品用。正六品子,于未入流上等职内叙用。从六品子,于未入流中等职内叙用。正从七品子,于未入流下等职内叙用。

由于在大明开国之初早有规定,非战功不得受封、不得享受世袭罔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正充满希望的定**军官们,更是热情的等待着往北平的开进,这倒不是他们嗜血,而是在他们眼里,大明现在四海靖平,战事极少,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而士卒们也被告知了奇功、功和次功,新的赏罚措施。更是眼巴巴的等待着有一个。机会,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无畏,换取军户中的龙门

跃。

朱允坟虽然身为皇帝,但是十数万人的连营漫山遍野,自己所过之处,先听到的就是士气高涨的山呼万岁声,然后才看见跪立在一侧的军卒,那种自信顿时升腾而起。

这里不是平原,他无法看到一望无际的人工;人海,只能草木皆兵的看着飘扬于龙潭、宝华山上的旗帜,这可能是他回到大明之后,真正意义上属于他朱允坟的军队,做为皇帝,他无法亲身去做每一件事情,包括军队,他也只能借助办军事学院的名目培养基层骨干,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控制。

至于御驾亲征,在现阶段朱允坟连想也不会去想,在没有把藩王们摆平之前,任何离开京师的行为。可能就迅浅很严重的后果。也不是他没有自信,那是因为自只把晋二燕王、周王等人都留在京师的结果。成功限制了北平所谓靖难的威力,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行动。在自己不动杀心的情况下,只能慢慢的在京师中周旋。

三天后,定**就要北上了,现在的北平,也不知道朱高炽经营的怎么样了,默默的想着,朱允烦警觉的不时抬头看看北方,似乎能看到现在北平附近的战场一样,那弥漫的硝烟还在继续吗?

朱允坟在龙潭猜测着北平的动静,而北平城内,却好似有些尴尬了。

因为目前北平城内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活公没有一个具有压倒性权威及声望的人能够完全掌控现在的局势,这就是北平城的实际状况。

朱高炽毕竟是燕王世子,长年在京师居住为质。造就了没有太多政治上的野心及**。更加造就了其在北平的人望不足,起兵之初,众人还能看在燕王的面子上听从命令。但是一旦每人手底下有了兵将之后,形式就有些微妙了。

道衍毕竟是凭借得宠于朱橡而的到的人望。袁棋本来就没有什么官职在身。金忠共是军务就已忙碌不堪。不过他还代表着迁移来北平的江南富户的利益,不能获得完全的信任。袁容、李让作为朱林的女婿。手中几乎毫无实际权限。

剩下的大将诸如朱能、张玉、丘福等人,都在急切中往自己手中拉着兵马,壮大自己的势力,甚至隐隐约约间,竟然有派系的出现。不能否定他们对于燕王朱林的忠心,但燕王毕竟不在北平,现在壮大自己才是最迫切的。

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就是在朱高炽的愁闷,在道衍的有心无力中。北平接到来自怀来宋忠和余慎军中的消息,不由使每个人心中都打起了小算盘。

先前宋忠将燕王府三卫精锐收为己用后,便将其中一众汉军打散,分布于各军之内,其目的就是怕他们合起来造反。但对于燕王府三卫中比例不小的蒙古族的士兵,宋忠就没有办法了。蒙古人性格暴虐,又与汉人语言不通,风俗迥异,且相互间还存着隔阂。

不敢强行拆散他们,唯恐因此生了祸端。何况在他看来,教子素来反复无常,不知礼仪,只要自己好吃好喝将这帮人供着,他们便不可能再效忠北平,于是也便由着这帮人聚在一起。正是这一时疏忽,给了这些蒙古人可乘之机。

火真是标准的蒙古人,且他久在燕王护卫军中供职,原来隶属于被调到京师的观童。而观童不在北平之后,火真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更严重的是蒙古人一般只认那个击败自己的人,崇尚实力,本来就有些不服宋忠,当知道北平起兵靖难后,他们可不管是造反还是靖难,心里就开始想回归旧部了。于是火真就派人偷偷潜入北平报信。说是燕王府护卫愿意从新依附北平。

这可是一块肥肉,燕王府护卫的战斗力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而且如果要是有火真、吴帖木儿等人做内应,大败怀来的宋忠的话,加上接收降卒,那对北平的军力将会有着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