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西北诸事(1 / 2)

回明 一顾倾城 9805 字 2019-09-08

 品在朱林积极备战征伐奥斯寻帝国的同时,朱女清的阴联川赧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解绪等人的协调、皇帝的默许下,徐辉祖调集粮草通过商贾运送的过程中频繁的提到了二皇子的大名。

朱林开始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是随着文书的频繁来回和几个心腹的提醒,朱林在攻打安卡拉之前,已经领悟到是怎么回事。

心里不由出一阵哀叹。心想。我都跑这么远了,为什么还要牵涉在其中呢?由于不明白朱允坟到底是什么意思,攻打安卡拉的战役依旧是不温不火的进行着,为此。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缝心里十分的不解。

跑到朱林面前想问一个,究竟,朱林才道:“按照道理,为了防止有人窥视储君之位,皇子不应该参与军事,特别是对西北这一带的军事行动,皇帝更不应该让一个,从未就藩的皇子来筹备,难道他就不怕这个,二皇子得到我的支持,然后有所依仗,那样会给储君造成很大的压力的。”

“或许皇帝根本不知道,全是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私下所为呢?。朱高煦有些心不在焉了,心想难道父王老了,在这个问题上瞻前顾后。

朱林摇摇头,沉吟着边想边说:“不可能,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内厂的厉害。如此明目张胆的行动,皇帝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们应该知道。所有的文书都要送到京师备案,金忠他们都能看出来,何况京师里那些老奸巨猾的狐狸。”

朱高烃道:“说不定皇帝真的是想改立储君呢?在北平的那个东宫现在连子嗣也没有,皇帝说不定失去了耐心,毕竟子嗣问题关系着大明今后的国运

“那就更不会了,皇帝耍换储君,必须如惊雷一般,在电闪雷鸣之间完成。如此的明白,要换储君。朝廷里面的夫子们要是能通过那才叫一个怪事?说不定当朝会有人碰死在朝柱上。以死劝谏。”

“但无论如何。这与咱们一点关系也没有,父王何必在此烦恼呢?。

“谁说与咱们没有关系,皇帝既然要我知道,那肯定是有深意的,要不何必在徐辉祖的名字前面加上二皇子的印鉴

幕妹深吸了一口气,又徐徐吐出,半晌继续道:“难道皇帝想让我支持二皇子?。

遂又摇摇头。马上反驳了自己的想法:“皇帝根本没有打算让我们回去,何必要咱们支持那一方呢?。

“不让回就不回。咱们现在掌握的疆土。比大明疆土也小不了多少。回去做什么呢?反正人人都认为咱们是反贼,已经不容于大明朝野。”朱高煦说道。

朱高烃依旧是那种十分冲动的类型,闻听二哥这么说,有些不满意。大声道:“为什么不回,咱们现在上百万的大军,想回去谁能阻挡的了。我看皇帝是在讨好咱们,想让二皇子当太子之前,和咱们拉好关系。害怕一旦二皇子登基,父王就有借口回转大明声讨不按祖立储之事。”

“嘘”朱高煦有些不满意的瞪了弟弟一眼,道:“你不会小声一点,没有人拿你当哑巴,还百万大军,你难道就没有记起当年的帖木儿,那也不是上百万大军,他过长城了吗?”

“高煦说的对,这些话以后就不要提了朱林拍拍二儿子。有些欣赏的看了他一眼。遂继续说道:“回去?别说没有借口,就算是有借口,咱们也回不去?。

“为什么啊?父王!”朱高蜒问道。

“先,咱们军队的成分太复杂,各族人都有,其中主力虽然还是保持编制的三万余北平军,但是随着军队的庞大,已经慢慢的被愈来愈多的异族士卒所覆盖

朱高煦、朱高涟两人点点头,他们分别是正汉旗、副汉旗的都督,当然明白现在军队中的情况。要不是父王用不停止的战事消耗着军队的力量。恐怕两个,汉旗早就被异族淹没了。这也是他们佩服父王的其中一点。

以三万余的汉军统治着百万大军,这种魄力还真的不是一般更令他们佩服的是父王明的这个旗军制度,有效的遏制了各部的展。增加了部队凝聚力的同时,也让这些异族互相牵制,达到了汉旗军始终保持优势的地位。

想到这里。朱高涟道:“那是父王所创旗军制的功劳啊!”

向门口看了一下,朱林在两个儿子来找他之前,就已经布置好了岗哨。就是为了向儿子说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情。确定安全之后,朱林走回桌前,低声说道:“其实这个旗军制是皇上所创的,开始为父也不以为然。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现有什么漏洞!”

朱高煦、朱高接两人吃了一惊,忙走到父王身前,不由自主的也压低了声音道:“这个。是那皇帝所创的,父王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们呢?。

朱林笑了一下,并没有解释。把头扭向军事地图,不出声的回想着往事。在辽东时,皇帝朱允坟曾经给自己送来了一份密件,上面简单的说了一些旗军制度的好处与创建办法,开始他正为自己部队成分的驳杂而头痛,至少语言不通就是一个致命的缺陷。他虽然觉得旗军制不一定好。但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儿旧,;是按照皇帝的设想,开始试行旗军当时成立了六股旗军。以北平军成立汉旗;以女真人成立绿旗;以朝鲜成立红旗;以兀良哈所部的朵颜三卫成立白旗;以教鞠部成立蓝旗;以哈里所部成立紫旗。

各部互不相通。以军服颜色区分,其中汉旗使用黄色,其他根据各部以此类推,推进到帖木儿帝国的地盘上时。由于队伍慢慢的壮大。所以每旗再互分正副两旗,成就了现在的十二旗的规模。

耍按照势力。当然是哈里所统领的紫旗数量最为强大,紫旗正副旗人数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于众。后来按照比例,每千人之中要有一个汉旗军的存在。朱林分别向各旗派遣监军队伍。与十二旗相互约定。监军队伍利益高于一切,只负责督战之用,不能被派往前线,不能身先士卒,也不能无辜被杀。监军队伍士率死一人。斩杀所属旗军的指挥一人。如果是军官无缘无故的死去。那就要斩杀旗主之子作为补偿。

以此为代价,朱林答应各旗军,监军不会干涉旗内事务,不会干涉旗内军务等等,属于一个透明似得存在。

就是这样,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各族成员皆隶于十二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十二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

成立旗军之后,语言不通所造成的图惑少了很多,而且开始入旗很容易。单凭旗主呈报就行。但是到了帖木儿帝国在朱林的掌握之后,入旗的制度越来越严。

最后就连旗主也不想自己旗下的子民多起来,因为朱林恢复了奴隶制度,但凡旗内兵率子民。皆可拥有战利品作为奴隶,支撑自己的家庭生计。由此一来。奴隶数量慢慢的增加,导致了旗军的相对数量稳定。

这正是朱林一直能保持汉军尖力的依仗之一。另外一个倚仗是。汉军旗的装备和武器皆有大明国内供应,但凡兵员大幅减少的情况出现。国内就会让朱林派人回去自行招募自愿者参加到他的汉旗军当中。稳定住了数量。武器的存在就是一个可以震慑各部的法宝。

汉军旗的武器都是火器。虽然不排除是国内武器中的淘汰品,但在手握弯刀的异族人面前,八连的霰弹枪和后置弹药的火炮还是他们的梦魇。再加上他们语言不通,忠诚度不同,各旗不相往来的牵制,朱林又是有计的削减或者增大各旗的实力。让各旗不但没有缓和的余地,而且正、副两旗也有着开始分裂的迹象。

幕妹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却被这种制度吓了一跳,这也是他不想回去大明的原因。就算是有借口,他也不想回去。

第一,他不想和一个;眼光如此长远的皇帝打仗;第二,他和皇帝还有别的协议;第三。他作为朱氏子孙总不能领着一群异族去攻打自己的国家。

最重要的是,如果是他还有野心想要回去的话,他一点战胜自己侄子的把握也没有,而且他已经不容于大明朝野,还不如在外面做一个逍遥王爷的好。

毕竟,征战沙场是他平生的夙愿,为此他已经在京师内幽居了十余年,他不想再浪费时间在那些事情上。

而且,他现在大明臣民的眼里是王爷的身份,其实在西北帖木儿的帝国范围之内,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日子过得可能没有北平或者南京舒适,但是上等人毕竟是上等人,再艰苦也艰苦不到他的身上来。朱林没有感觉到生活有太大的变化,反而原来的疆土**在此时得到了泄。

随着见到的商贾,还有来自更远西方的传教士的描述,朱林知道,天下的疆土并不止于大明,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去征伐,为此。他可以付出一生的所有。何必还要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