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联床夜话(2 / 2)

闯王李自成新传 老茅 4786 字 2019-10-04

第二天,正是唐军朝会的时间,李鸿基将高立功地信件给大家传阅。唐军重臣看完高立功来信的内容后,一个个都喜形于色,若能凭借高立功所部就平了满人。势必会大大加快唐军统一中原的步伐。

虽然唐军地力量远比朝庭要强,但只要一日没有推翻朝庭,在多数人的眼里。他们依然是乱臣贼子。可只要打下京师。那朝庭也就变成了伪朝了,他们反而成了正统,如今实力有了,谁都想尽快转正。

周凤栖,宋献策,顾君恩三人首先向李鸿基道贺:“殿下。此仍大喜,当明发天下,普天同庆。”

“此事倘且不急,等高将军将北方全境扫平再发也不急。今天另有一件大事要与众爱卿相商,目前河南全省遭灾,各地饥民四起,其中最大的一股李公子部已派人来向我军接洽,希望我军能够接管他们地地盘,让我军派兵前往,各位看如何?”

李鸿基地话一说完,下面地嗡嗡声四起,众人群起反对,现在正是该用兵一统中原的时候,要打也要先拿下直隶,浙江,山东等地,或者直接进攻京师,怎么可以把河南数百万饥民的包袱背上。

洪承畴道:“殿下,不可,此仍天赐良机,我军可直取江南,将朝庭财赋之地拿下,到时朝庭内有饥民作乱,外无粮饷接济,不需我军攻城,恐怕京师也会支撑不下去。”

周凤梧道:“殿下三思,此时万万不可进入河南之地,否则会对我军造成巨大的拖累。”

顾君恩道:“殿下,河南之地得之无用,李公子的部众据说有数万人,恐怕真正的战力连我军一千人也胜不了,又何必为此影响到我军一统中原之大事。”

李守忠更是先捂紧自己地口袋:“殿下,此次我军全体俸禄增加二成,每月的开支要多出二十多万两银子,户部的盈余刚刚够用,若要救济如此多的灾民,我军地财政又要亏空。”

只有宋献策沉默不语,其中详细他最为了解,李鸿基先是拒绝,但又在朝会上提出来,那肯定是已拿定了主意。

李鸿基见众人反应如此激烈,问道:“如此,难道河南数百万饥民我们眼看着不救不成,如果他们全部饿死,该谁来负责?”

李鸿基此言一出,众人都哑口无言,此时谁开口,说不救这数百万人,以后史笔如钩,记道因某某人之故,致使河南数百万人身死,那岂不遗臭万年。

李鸿基接着道:“何况救人对我军也不全是坏处,你们看看这东北的地图,那里的土地如此广袤,我们拿下后,若是没有人守卫,迟早也要丢,若是移民,大家也知道,要想让汉人背井离乡是多么艰难,这救出来的数百万人刚好可以填充到新得的北方等地。

众人面面相觑,原来唐王作的是如此打算,洪承畴硬着头皮劝道:“殿下,只要我军统一了中原,我汉人上亿,移民东北,不愁无人可用,他们本来就是朝庭之人,又何必要我军来管,何况殿下不可将目光只放在河南一地,中原的战乱多出一年,死的人恐怕不止河南之数,殿下只看到河南数百万人可能要死于饥荒,何怎看不到各处战乱死的人恐怕更多。”

李鸿基点头道:“洪爱卿所说在理,只是若能从河南移民,他们都受到我军大恩,只会对我军感恩戴德,若是等到一统中原,又会有多少百姓自愿到北方苦寒之地,难道要强迁不成,即使强迁可行,百姓也会对我军抱怨,是数百万对我军怨恨的百姓好,还是数百万对我军感恩戴德的百姓好,而这中间差得只是一点粮食而已,诸卿心中都可以算一笔帐,何况若是不救这数百万百姓,日后各位就能心安吗。”

众人都沉默起来,洪承畴只得提一个折中方案,道:“若殿下的目的只是救人,我军可以暂不占领河南之地,只是出兵,将义军和灾民护送出河南,沿途所需粮草也由我军供应。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这样一来,沿途起码要有上百万人迁移,肯定会有不少人死在道路上,但比起让义军单独来投,救得人却要多得多,唐军也不会在河南担搁过多的精力,洪承畴此言一起,众人连忙大表赞同。

李鸿基思付了一下,点头应充,洪承畴说得不错,若真是为了河南的饥荒,明明有了统一中原的时机却白白错过,死的人只怕更多。

邢红娘和李仵两人得到唐军的结论,知道若是硬要唐军将粮运到河南救济,未免鸡飞蛋打一场空,也只能接受。

陕西的余粮自给尚且不足,并无多余的粮草接济河南的灾民,粮草只能从湖广调运,一时之间,湖南,四川的两省的粮队挤满了水道陆路,唐军先要把粮食调到湖北,其中一部分押运到陕西,一部分押到河南,最大的一部分留在湖北,等待灾民的到来。

其实在湖北与河南的交界处,白江关,丹江口等地都已有许多灾民涌入,粗粗一估不下十万人,这些人其实离湖北本来很远,他们首先逃到的地方是南阳,洛阳等河南大城,只是当地的官员全是见死不救,甚至因为怕引起灾民们的暴动,拒绝他们入城,不得已才继续西逃,进入唐军境内。

对于这些灾民的救济,唐军同样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方法,湖广今年风调雨顺,丰收之后的劳力短缺,价格也大涨,这近十万灾民能够穿州过府来到湖北,当然绝大数是青壮,他们的到来,反而是湖广有廉价的劳力可用,比雇用本地的劳力要划算得多。

灾民们的要求很低,甚至低到不需要一文工钱,只要有一口吃食就能抢着做工,吃的东西也不挑嘴,只要能下咽即可,唐军境内的商人,矿主,闻风而动,纷纷抢雇,灾民来到湖北后,往往只要数天时间就会被人挑走,剩下的老弱,或者拖家带口之人才会唐军救济,十万灾民,真正需要唐军救济的只有四五万而已。

但真要等百万灾民来到,那就不是那些商人,矿主能够消化得了,何况若是唐军护送而来,大部分灾民都是拖家带口,整家整家的逃亡,并不是那些商人,矿主喜欢雇用的对象,他们要的只是精壮的劳力。

此次对河南的救济完全以湖北为主,李鸿基的命令一下来,整个湖北的官僚叫苦连天,忙得昏天黑地,刘芳亮的总督府全力运作,等待着大规模灾民进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