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要地(2 / 2)

大明小声嘀咕:“桃花,工业园这个野心是不是太大了。咱们应该稳抓稳打。”

承然建立工业园需要雄厚资金基础,德新公司确实掌握了巨量的财富,但在战略决策层面也不敢赌上一切。工业园简直是建立一座城市,或许再过个几年公司就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个计划。现在还是老老实实的就买上九公顷。

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就是钱,公司给出的价码是一亩地十万。

这个大明是微笑的说的,惊得市政人员大张着嘴。市长拍手称快:“好啊,你杨明志一直都是敢想敢干,从当年你领着几百人找我的麻烦,我就看出那个十岁的小孩子不一般。现在你一亩地用十万元买,你这胆子真大。”

对于这个大明也解释一番,农民依赖的就是土地。时代在发现,现在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就处在土地兼并时代的初期,所谓十万元买一亩地已经非常便宜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深厚,有地就能活下去,就是有产的小农经济。把土地使用权买回来那就是买断了农民的未来,农民现在看起来是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可谁又知道未来呢?

这一点杨明志是见得多了,就像俄罗斯,卢布贬值厉害,从最初三卢布兑换一美元,这解体才九年,已经变成二十六卢布对一美元了。损失惨重的是老百姓,物价飞腾的时代,他们还有前苏联发的一点土地,自己动手种土豆才避免的毁灭性的******。

现在的中国,十万块钱给普通人的感觉就是十年奋斗,如果一百万更是被认为一辈子的奋斗。

“我杨明志发誓,十万元买一亩土地作为工业用地,我们不是奸商,这些钱会完好的归到农民手上。”

市长点点头让他坐下。“既然你们的意见如此坚决,恐怕告知丁庄人们后,他们一定是欣然接受,毕竟农民是太穷了。”

他说了一句“农民太穷”,这竟令杨桃马上联想起来,一年后,有一位人大代表写文章,说农业税太严重,老百姓一年五成的收入竟被财政捉襟见肘的县政府收税,甚至一些村民穷的无力满足子女教育的诸多费用。那时候国家才开始意识到三农问题需要再次改革一下。

杨桃顺势说道:“农民穷不是因为农民不努力,仅仅是因为他们被剪刀差剥削的太厉害,这是我们资本家的问题,也是一种无奈。所以等到新工厂建立肯定要更多的工人。我们当然是要对口的专业工人,最好是技校生和大学生。至于失去土地的农民,或许咱们市的代工工厂的工人又要增多了。”

市长自然不可能想到这么多,人呐当然是树挪死人挪活,有手有脚的人肯定饿不死。

他算了算,一亩地十万元,一公顷十五亩就是一百五十万,九公顷就是一千零五十万。这些是给农民实际到手的钱,但市政也要收税和手续费。

所以王市长说在这个问题上市政必须收税,加在一起要超过两千万。“我粗粗估算一下,起码得两千三百万吧,这笔钱自然是你们出。”

“我的天,抢钱啊!”大明下意识的惊呼。

杨桃立刻使劲拉他胳膊,让人冷静下来。她看了看,包括养母和霍星宇也是惊讶不已。

“我就知道你们肯定会嫌钱太多,可是你们想想,按照你们的要求一亩地给十万,我加上收税的各种系数估算确实是这个。”

大明一想也是,两千三百万就这样子吧,反正换成美元是四百万。想想自己在秋明州的那堆油井群,一天出油十万桶,现在的油价一天就是二百多万美元的收入。

到这儿基本上批地的事口头上没有异议,大明便说明王静的想法。

工业用地里有一小片作为小型农场,王静亲自和市长说明。

市长道:“等土地批下来,你们其实可以自由选择用途,除了搞规定之外的比如房地产。如果是给孤儿院的孩子弄一个小农场,这样也是没问题的。农场的规模不能大,除非等真正报备的时候写明范围大小,到时候我们也会派人去测绘。”

王静非常满意,有个几亩地就足够了。市长清楚这个王静也是个名人,妇联里口碑很好,终归是给孤儿院的孩子谋福利。

所以后续的工作大明全权交给霍星宇,以后的诸多事宜都是他负责。

问题基本圆满解决,两千三百万买下三百乘三百的土地,现在看似赔钱,实际后来这地皮的价格暴涨,归根结底还是赚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