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1 / 2)

 是夜!

郑县易主!

城头变换大王旗!

但杨小明并没有声张,也没有扰民,郑县易主过程显得静悄悄,甚至郑县守军还没有睡醒,就被控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被没收了兵甲,成为俘虏。

为防止黄巾军军纪败坏、担误大事,杨小明等轮回者亲率亲兵队组成执法队,并当众斩杀了几个入室抢劫、强抢民女的黄巾士卒,杀鸡骇猴,用人头和鲜血狠狠地震摄住了军队。

清晨,老百姓陆陆续续的醒来,发现郑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来回巡逻的兵丁们多了一些,而且大多是生面孔而已,老百姓该干什么还是什么,跟平时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不能出城,郑县四门已封,许进不许出。

杨小明也并没有想洗劫郑县的意思,只是牢牢把城池守住,打开武库更换装备、打开粮仓饱食,然后封锁四门,尽量使郑县易主的消息传递不出去。

郑县不是什么边防重镇,也不是交通枢纽,更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只是南阳郡下可有可无的个小县城罢了。那个时代,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更兼之杨小明等小心翼翼,郑县易主的信息愣是没有传递出去。

趁此时机,杨小明等轮回者们腾出手来,拿出大学军训时的劲头,开始大力操练黄巾士卒。不求练的多么精锐,只要样子上看的过去,知道令行禁止就可以了。其实他也计划好了,这支部队根本不是要上阵杀人的,而是只要能吓住人就可以了。要说军威仪盛,当首属我天朝解放军仪仗队,照着这个标准,轮回者们想千方,舍百计终于在一个月内操练的才算是稍微有模有样。起码能排几个前后整齐的方正,军纪方面也不至于,一个急行军就零零散散的,在轮回者们眼中,也就是民兵标准罢了,但在古代人眼中,这支军队从表面上看已经是精锐中的精锐了,高顺的陷阵营,在军威上,可能都不如这支部队。

短短一个月时间过去,南阳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尤其是宛城局部,黄巾军、汉军两军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汉军正在逐步压缩黄巾军的战场空间,局势对黄巾越来越不利。趁此时机,杨小明部整装待发,走的又是那么的悄然无息。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挥挥手,带不走一丝云彩,

却带走……呃……却带走你们的武备和粮食……

不过临走之前,杨小明又将郑县县令及守卒放出,这使得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帮黄巾贼到底想要干什么,不过不管他们想干什么,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存,俱弹冠相庆;当然为了保证自己的官职,郑县全体上下守口如瓶,以至于郑县曾经易主的信息愣是除了当事人之外,其余人根本无从得知……

一路跋涉,杨小明广散侦骑、昼伏夜出,专走偏僻小路,逢队必躲、见人必让,见到大城就绕,小城就诈,并尽可能不伤人性命,又对百姓秋毫无犯,致使众多县城对其三缄其口,这使他们这支队伍居然一路平稳北上,并一路坦途,终于从宛城的包围之中杀了出来,一路北上至黄河,准备渡过黄河进入冀州领地直接千里投奔大贤良师张角。在三国时期,冀州为大汉十三州之首,沃野千里、兵源甚多,兵家必争之地,也即是袁绍发家之地。时称中原,地域十分广阔,也是黄巾起义的核心地区,天公将军张角于此聚集了数十万众,已经拿下了冀州大片地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小明远眺着那滚滚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波澜、壮阔而又空灵、空寂,这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心中不由暗自感叹道,现实中的黄河他不是没有看过,但是那历代治理过的黄河早已没有了原貌,更不会像眼前这一般给他那么多的震撼,那股滚滚东去的气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险峻,尤其是那历史沉淀下来的沧桑、古韵,诉说着多少故事……

谁的梦向天阙

冷月边关

狼烟走牧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