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后手(2 / 2)

皇宫之中。

太子捏着从竹筒里倒出来的纸条,嘴唇紧抿。

梁信眼底下的青影彰显着他已经很久没有睡好了。

父子两人对坐在书桌前,梁信问道:“星儿送出去了吗?”

太子嗯了一声,将手上的纸条递给他。

梁信接过来看了一眼,颇为欣慰地赞道:“怪不得你看中那个丫头,一般人在这种突发情况下能保持冷静已经很不容易了,她竟然能带着人绕过城外的合围逃走。”

两人都忽略了最后一句,不知去向,不知生死。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但这是外界能送进来的最后一个消息了。”太子的神情平静,“京城被封锁了,一夜之间,所有消息发不出去,也传不进来。”

“由此可见,形势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严峻。”

梁信掀起眼皮看他一眼,问道:“你我都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手一搏了,但你笼络的那些人呢?他们就算对你真心效忠,一旦家人落入逆贼之手,他们还能心无旁骛地帮你吗?”

这次的主战场在京城,所有人都逃不开。

身为大梁朝的皇帝和太子,他们是不能用臣子家人的性命威胁臣子效忠的,但是对方能。

既能威逼,又能利诱。

父子俩很吃亏。

“难道父皇不想借此洗牌吗?”太子从剩下的半框消息中拿出一个密封的竹筒,“您辛苦打天下,底下的人心思各异,枕边甚至睡着猛虎……”

“能投奔猛虎的人,可见心中对您不满甚多。身边这样的人藏多了也怪没意思的。”

“与其以后处处受到掣肘,不如一刀切断,现在看伤筋动骨是疼了点儿,以后儿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梁信愣了愣,没想到行事一向温和的儿子这次竟然如此狠绝。

梁朝最初是在金陵建都的,后来为什么北迁?

一来是他们梁家起事之初,要人没人要粮没粮,从金陵的贵族世家手中讨要了很多好处。

尽管之后的问鼎之路上,靠的都是他们梁氏自己狠绝拼杀,靠他们自己谋划,但是那些人仗着最初的功劳,不断插手朝政。

不断唱反调。

迁都是为了避开他们,给彼此一个缓冲。

二,是新贵族和旧贵族之间冲突不断。

原本用手段制衡双方即可,三足才能鼎力,此消彼长,此长彼消,此乃帝王平衡之道。

但是老百姓们经历百年动乱,早就疲惫不堪,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如果都城仍旧在金陵,就会陷入三方争斗,政令不通,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所以梁信用强硬的手段下令迁都,都城从金陵迁到遥远的北方,也是无奈之举。

只是如此一来,南边那些人无人牵制,这些年越发不知收敛了。

“此次参与的人越多,越说明了一个可能。”太子并不在意围在京城外面的兵马,继续说道,“更加让我肯定了,他弄出来这么大手笔,肯定跟南边那些家族有勾结。正愁抓不到他们的小辫子,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梁信将他递过来的消息展开。

“南边的马场已经被豪强吞了?”

“这不是迟早的事儿吗?这个局布了这么久,他们终于上当了……”

太子咧嘴一笑,轻松道:“等此间事了,就可以着手收拾南边那些老家伙了。”

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

梁信打击道:“别忘了关外的鞑靼人正虎视眈眈。开平卫外二十万大军压境,大同府还有十万,内忧外患呐……”

“眼前的困境怎么解?弄不好,那家伙真的敢逼宫!”

父子俩正说着话,宫城之外,梁明贤身着绛紫色的蟒袍骑马在前,身后跟着整整齐齐的大军。

夜色中,突如其来的大军压境,就连守城门的小兵卒也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更何况是看守宫门的京营近卫。

“快去禀告皇上……”

宫门口的小兵话还没说完,就被身后赶来的上司一刀割喉。

被收割性命的小兵卒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从看见叛军的时候他的视线就没有移开过,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还看着对面的叛军一动没动,而疼痛的来源来自身后的同僚。

血从喉咙里往外喷涌,将他最后一丝理智压在肚子里。

他想说有内奸,但是永远也说不出来了。

下一刻宫门大开,梁明贤缓慢悠闲地走进皇宫。

以往入宫到宫门口就要下马步行,到御书房外需要卸甲上交兵器。

见了皇帝要下跪磕头请安。

如今,他可以把坐骑骑进御书房里,在对面之人惊恐的眼神之下悠哉游哉地坐下来喝茶。

那幅场景,想想都令人血脉喷张。

全副武装的兵将冲进皇宫,将所有的阻碍清除。

弥漫着血腥的道路畅通无阻,看见还亮着灯的御书房,梁明贤唇角勾起一丝得意的笑来。

孙大海开门,正对上一对喷着灼热气息的鼻孔,触感湿漉漉的,不知道什么扫在脸上痒痒的,继而发出哼哧一声。

他被吓得向后跌坐在地上,仰脸看着两只蹄子已经踏进御书房的畜生,怒道:“谁这么大胆,竟然敢让畜生进门!”

“不知道这是什么地……”

看清坐在马上的人之后,尖细的嗓子像是被人捏住,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空气有一瞬间的寂静。

梁信慢悠悠地抬起眼皮,语气轻慢。

“来了,二哥怎么不亲自来?”

他还在处理政务,梁明贤的视线从他握笔的手上落到他波澜不惊的脸上,略带着点疑惑。

“三叔知道我要来?”

梁信奋笔疾书,又写了几个字,才将笔放下,吩咐旁边伺候的内侍。

“拿下去晾干。”

内侍哆嗦着接过奏折,又哆嗦着退下。

梁明贤啧了一声,说道:“三叔何必这么辛苦呢,早点休息多好。”

梁信轻笑一声说道:“政务不可懈怠,你不是想做皇帝?那就来看看做皇帝有多辛苦,当初你爹就是怕这份辛苦,才不敢坐这个位置,你倒是不差,有胆识谋略,比你爹强多了。”

这话怎么听也不像是夸奖。

但梁明贤真的走过去,拿起桌上的奏折看了一眼。

“朝廷很穷吗?竟然连修建皇陵的经费都要克扣?”

梁信瞥了一眼,嗯了一声说道:“不过都是身后的事情,有这个钱,不如多置办些粮种,让底下的卫所屯田垦荒,也能省下来一大笔粮饷。”

梁明贤又啧了一声。

“三叔这是听了谁的建议?让卫所屯田,兵将种地,传出去不让人笑掉大牙!”

“说起来,咱们都是一家人,三叔要是觉得太辛苦了,不如退位让贤,侄儿替您收拾这个摊子如何?”

梁信将桌案上卷起来的圣旨扔给他。

梁明贤不明所以,打开看了一眼,惊讶道:“三叔真的要退位让贤?将皇位让给我父王?”

梁信冷笑一声说道:“与其等着你逼着臣子们写禅位诏书,还不如朕亲自写了送给你。不过,只怕你没有命活着离开皇宫了。”

“所以,再看一眼吧,要是不过瘾,这儿还有一封朕自己写的罪己诏和绕过你爹,直接禅位给你的圣旨。端看你怎么选了,会不会嫌你爹挡在前面碍事……”

梁明贤自动忽略他说的没命活着离开皇宫,低头看着桌案上并肩摆着的两道明黄圣旨,打开看了一眼,从勾唇微笑到最后笑得癫狂。

“三叔,您真是有意思,知道侄儿想要什么,就凭这三封圣旨,侄儿也要留您一命,给您养老送终……”

话未落,一道疾风袭来,戒嗔猛然将他向后一拽,圣旨落在地上,被一簇火苗砸上,顷刻间就烧成灰烬。

与此同时,宫墙之内响起的脚步声将他带来的人包围,双方人马拔刀对峙。

御书房中的两人面上仍旧波澜不惊。

梁明贤拍手道:“早猜到三叔自负,没想到竟然自负到如此地步,直接放侄儿进宫,不怕侄儿还有后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