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大宋的土豆(1 / 2)

 时间来到五六月份,已经是夏日可在福建的山坳坳里却仍然有一丝寒意残存,不过这种极端的温度也只会在早晚的一些时分才会出现,而且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

李纲与去年相比大为改观,他已不在沙县插手土豆的具体种植,而是终于姗姗来迟的到了他那位于南剑州的知州衙门内办公,说是办公,其实大半时间还是在处理与土豆有关的事情。

毕竟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种植和发酵,关于土豆的讨论在江南已经传开了,整个福建的州县都被分发了一定数量的土豆进行种植,而在江南的其他各路也同样发下了土豆,让他们进行试种,看看土豆在哪些地方能够适应,哪些地方不适应。

不过依据李纲这大半年埋头苦干研究出的土豆特性来看,除了一些比较极端的地区以外,大宋的其他地方应该都可以种植,无外乎是产量多与少的结果。

而基于沙县试点种植得出的结论,显然是西北地区更加适合种植土豆,而那里,正是西军的主场,李纲心中早已打好了算盘,只要土豆在西北种上个一两年,西军能在西夏人,回鹘人,吐蕃人等周边蛮夷反应过来,将土豆种植也学过去之前,就把灵州,也就是西夏人的大本营给攻下。

粮食才是立国的根本,许多时候与西夏人的战斗都是因为粮草运输不济,进而不了了之的。

土豆这东西,简直就是为了行军打仗而量身定做的,产量高好养活不说,生长周期也不长,更重要的是方便携带,还顶饿,就算是再能吃的庄稼汉子,一天啃上几颗土豆也饱饱的了。

如果这东西出现在秦朝,开辟西域进军东北的荣耀想必等不到汉唐来实现,早就被素有雄心壮志的秦始皇给拿下了。

不过嘛,现在也不晚。

而在东京,土豆的消息更是已经耳熟能详了,东京人普遍知道,在福建路李纲李知州的手中,掌握着一个从海外流传过来的作物,目前已经在江南展开大规模种植了,听说产量奇高还容易养活。

东京距离福建相隔千里,消息传递还是比较缓慢的,不过到底是京师,汇聚了整个大宋的精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豆也出现在了东京的市场之上,当然,这原本不算多么金贵,甚至可以说本来是底层民众才会食用的东西,因为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在东京的数量不多,以及图新鲜等诸多原因,尚且是在高层之间流通。

“官家,官家...”

耳畔的声音很轻,赵佶却依旧很快睁开了眼睛,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

他砸吧着嘴品味着昨天夜间吃下的那碗冰冰凉凉的银耳莲子羹,闭上眼睛任由身边凑过来的宫女给自己船上龙袍。

身为一国之君,在前线数十万将士正在与敌人紧张对峙的情况下,赵佶还没有昏庸到在后方风花雪月的地步,今天他要前去大相国寺给前线作战的将士祈福。

虽说自己是个崇尚道教的君主,可耐不住东京乃至大宋的百姓信奉佛教的比道教的多,而且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对其他的宗教并不排斥,赵佶也对这安排没什么意见,不过出行一趟总是麻烦的,特别是这种张罗起鼓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