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中医小哥哥养成记(1 / 2)

 虽然蒋笙自己很不想承认,但是他的确是天生做中医的这块料,书上介绍的药理,他从小跟着父母耳濡目染之下,早就烂熟于心了。

没有像姐姐那样彻夜背书,蒋笙的大学生活过得还算轻松,他在整理姐姐的遗物的时候,找到了姐姐的一个博客账号,那个博客只对自己可见,记录了蒋箬很多从未对外人说过的心事。

蒋笙一篇篇地读过,去姐姐最喜欢去的图书馆,吃姐姐最喜欢吃的菜,唱姐姐最喜欢唱的歌,学姐姐那样,对所有人都温柔和气。

蒋笙很轻松地就毕业了,蒋笙毕业的那一天,父亲直接打了一个电话回来。

“你不用去规培了,就在家里跟着我学吧。”

蒋笙的父亲已经是周围一片有名的老中医了,经常还有电视台过去采访他,这样的师父,多少人想求都求不到。

蒋笙没有回家,也没有去规培。

姐姐在博客里写了很多她想去的地方,但是因为是医生,所有的时间早就已经奉献给了病人,她一处都没有去过。

蒋笙花了一年,游遍了大江南北,每去一个地方,他就会穿着姐姐当年穿过的那一件白色外套拍照打卡。

在旅途中,蒋笙遇到了一对出来游历世界体验生活的作者夫妻,他们夸蒋笙的声音很好听,求蒋笙帮他们录一段小说里的台词。

没想到就是这小小的一段,蒋笙竟然在那对作者的粉丝群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他们都想认识声音的主人,那对年轻的夫妻就顺势让蒋笙也开一个微博。

既然开了微博,那就肯定要取名了。

蒋笙想了想,取名:冬花。

那对小夫妻打趣道:“你这个,是个女孩子的名字吧。”

蒋笙腼腆地笑着,“是啊,是这辈子对我最好的女孩子的名字。”

游历归来,蒋笙本以为自己的任性会得到父亲的一顿臭骂,没想到时隔一年再踏入医馆,父亲只是递给他一张药方,让他去抓药。

就好像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家一样。

还是蒋妈妈更有人情味,知道他回来了,挽起袖子就要给他弄一顿好吃的,接风洗尘。

蒋笙想到妈妈那惊世骇俗的厨艺,果断劝住了她。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吃完饭后,父子两在院子里消食,他们的身旁还摆着一个小凳子,是给谁的,父子俩心照不宣。

这也是这么多年以来,父子俩第一次如此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聊天。

蒋笙坦诚了自己的想法:“爸爸,我想去规培。”

他有这个想法,蒋爸爸似乎一点都不意外:“阿箬生前就希望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你要是真的不想做医生,我也不勉强你。”

失去了一个女儿之后,蒋爸爸这些年已经变得通情达理许多了。

“爸爸,我是真的想做医生。”

“你不是说最看不起打不能还口,骂不能还手的医生吗?你在医馆里,我还能照拂你,你要是去外地规培了,我可就不一定能够帮到你了。”

“爸爸,我想自己试一试。”

他想试一试,姐姐当年到底是遭遇了什么,他很后悔,在准姐夫刚出事的那一会儿,他没有接到姐姐的那一通电话。是不是自己去规培了,自己去做医生了,就知道姐姐当年想说的是什么了?

“你和你姐姐还真不一样。唉,去锻炼锻炼也好。”

提到蒋箬,蒋笙问道:“爸爸,你后悔吗?后悔让姐姐做医生了吗?”

蒋爸爸捧着水杯,抬头看着皎皎明月。

“从我入了这一行,就没有后悔过。”

在父亲的安排下,蒋笙拿到了去长沙规培的机会。

这段时间,他就跟着父亲在医馆里打下手,就连医馆的帮忙的阿姨都夸一句:“小花生稳重了呢,可以讨媳妇了。”

蒋笙从没想过这事,被他说得耳根子都红了。

不过他没想过不代表他那好事的妈妈没想过。

更何况他妈妈还有一个喜欢给人牵线做媒的好闺蜜。

不出意外的,蒋笙被安排上了。

一天,蒋妈妈拿着一个电话号码找到了他。

“这是你阿姨认识的一个女孩子,人品家世我都问过了,还不错,不过女孩子还在上大学,你们可以先了解一下。”

蒋笙一听大吃一惊。

“还在上学?”

“这幅表情是几个意思?!女孩子是93年的,也就比你小两岁。你加人家试试,兴许合得来呢。”蒋妈妈说着,还发了一张照片过来:“这是女孩子的照片。”

看到那个照片的时候,蒋笙没忍住,笑了出来。

拿证件照来相亲,是认真的吗?

因着这一张证件照,蒋笙倒是对这个女孩子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

按照蒋妈妈给过来的电话号码,蒋笙加上了那个女孩子的微信。

想着妈妈“男孩子要主动一点”的再三叮嘱,在加上好友了之后,蒋笙先主动打了招呼。

“Hi,你好,我叫蒋笙,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唐笑笑。”

连标点符号都很冰冷。

头一次相亲的蒋笙,哪里见到过这个阵仗,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那位叫唐笑笑的女孩,就已经发了新消息过来。

“我可以求你对做媒的那个人说,你看不上我吗?”

“啊?”难道这年头,相亲对象提的要求都这么奇葩的吗?

“哎呀,实话和你说吧,我其实真的一点都不想相亲的。”提到这个话题,唐笑笑就打开了话匣子,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堆。“我妈啊,生怕我嫁不出去了,非要逼着我各种相亲,我才二十出头,人生有很多比结婚更有意义的事情在等我,我才不想这么早就结婚呢。我也不想耽误你,早点把话说清楚对我们两都好……”

蒋笙喝了一口水回来,发现这个女孩子还在给他发消息。

当时,蒋笙对她只有一个印象:这个女孩子可真能说啊。

既然女孩子没有相亲的欲望,蒋笙还是有这个度的,也就没有勉强,没有再继续和那位女孩继续聊下去。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他让蒋妈妈也回推掉所有的相亲。

其实有一点,那个女孩子倒是说到了蒋笙的心坎里。

人生才二十出头,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在等着他。

他也不想那么早就把自己困在婚姻的柴米油盐里。

可是后来,蒋笙才知道,他不是不想结婚,只是那时候,他还没有遇上那个想让他结婚的人。

更妥帖地说,他遇上了那个人。

但是那时候,两个人的缘分还不够。

除了发小大伟,蒋笙的朋友圈一直都是十分安静的,他的朋友不多,就算有也大都是圈里人或者在医馆给父亲打下手的时候,为了跟进病人的病情而加上的病人。

于是,唐笑笑就成了蒋笙朋友圈里除了发小大伟之外的另一个异类。

怎么说呢?

这个姑娘好像精力都用不完一样,一天能发好几条朋友圈。早餐吃的包子涨价了,中餐打饭食堂的阿姨手又抖了,英语四级考试又要挂了……

她就好像是一颗石子,将蒋笙死气沉沉的朋友圈,给彻底搅活了。

虽然她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吐槽,可是蒋笙却从没见她提过一次放弃。考试一次不过就考第二次,中餐吃不饱她就去窗口撒娇卖萌求阿姨多给一点,就连那些看似负能量的吐槽,也都会很可爱地藏着一两个自嘲的小段子。

这是一个在认真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的女孩。

渐渐地,蒋笙竟然爱上了看她的朋友圈。

后来,当看着自己老婆每天守着APP,等作者更新小说的时候,蒋笙才知道,自己当年那种守着朋友圈等刷新的行为,有一个专业名词可以形容——追更。

蒋笙去长沙的前一晚,蒋妈妈把长沙老房子的钥匙交给了他。

蒋笙是在长沙长大的,对这个城市还是很有归属感的。

他很快就将家里收拾了一新,周围都大变了样,以前的荒地变成了高楼,以前的小路变成宽阔的大马路。

唯一不变的就是小区里那些熟悉的面孔。

虽然他们都已经徐徐老矣,却还是能一眼就认出他来,亲切地唤他“小花生。”

蒋笙也遇到了帮他照顾当归和枸杞的张阿姨,可惜当年的那两盆花,在他们离开的第二年,就被张阿姨养的小猫给折腾完了。

张阿姨为了“赔罪”,给蒋笙送来了一只小猫崽。

这小猫崽,算得上是那只毁掉了蒋笙的当归和枸杞的罪魁祸首的重重重孙子了。

这小猫崽一看品种就知道价值不菲,蒋笙推辞不肯要,张阿姨笑着说道:“一个人住很无聊的,有个小东西陪着你说话,还是强很多的。再说我也要搬家去照顾我那小孙子了,这小家伙太小了,没地儿养他。”张阿姨的丈夫走得早。儿女又长期在外地工作,就张阿姨一个人在这里住了几十年。

蒋笙抱着那轻飘飘的仿佛没有什么重量的小家伙,心里一下子就软了。

算了算了,养着吧。

张阿姨还很贴心地送了很多猫粮和猫砂给蒋笙,末了还交代道:“你们这些读书人啊,取名太拗口了,我和你说,贱命才好养活。”

所以张阿姨,这就是你给你儿子的小名取名狗蛋的原因嘛?

当然,这话蒋笙可不敢问。

“那依张阿姨的高见,这小家伙要叫什么名字呢?”

“小咪,这个名字很好的,他妈妈叫大咪,我养大咪这么多年了,无病无灾的。”

蒋笙笑着接纳了张阿姨的一番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