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十二章 出征在即(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凤阳乃是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老家,是大明朝的龙兴之地,岂能让贼军踏足?

其实早在数年前,张献忠第一次出川的时候,就已经把凤阳洗劫过一次了。当年的张大贼还没有现在这般雄厚的实力,却在一个上午的时间内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阵斩守将俘虏凤阳知府,顺便还把朱家的祖坟给扒了。当时的崇祯皇帝知道消息之后,穿着一身丧服跑到太庙大哭一场。

皇帝家的祖坟被刨开,这种震动天下的事情不是哭一场就可以解决的。盛怒之下的崇祯皇帝当即就打掉了兵部尚书的乌纱帽,连砍了两个巡抚和一个巡按的脑袋,甚至连五省督师的脑袋也砍了下来,其他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官员,要么撤职要么流放,把当地的官场几乎彻底扫光。

若是贼军再到凤阳去洗劫一番,附近几个州府的官员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这一次附近各个州府的官员都不敢怠慢,纷纷调集大军,扬言要把贼军拦阻在凤阳之外。

中都留守司,南直隶军马司,淮扬都指挥司等等各地的军马全都调集起来,纷纷朝着凤阳方向运动,大有把贼军一网打尽的雄壮势头。

这么多军队协同作战,居然又一次被杀的大败而逃。最要命的是,直到现在,官军自己都不直到是被谁给打败的。

传回来的情报极其混乱,有人说是张献忠张大贼的队伍在和官军激战,也有人说是闯贼李自成要带兵过江,甚至还有人说是西北的老回回部杀了过来……

各种乱七八糟的传言让局面显得更加混乱,随着局势的进一步糜烂,南京这边传给淮扬的命令也含糊不清。

知己知彼在作战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连敌人是谁都还弄不明白呢,这个仗还怎么打?

虽然很多有带兵经验的将官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奈何上官催的很急,也只能带着军队去“西征”,为混乱的凤阳之战出一把力气。

好在李乙丑只是民练指挥使,不用象官军那样着急,可以继续拖一段时间,等局面进一步明朗之后再做决定。

这些天来,局面不仅没有进一步的明晰,反而更加的模糊了。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贼兵已经退了,也有人说官军被击败,正在撤退回来的路上,甚至还有人说朝廷已经招安了这股贼兵……

各种谣言看起来都不可信,却都言之凿凿,说的有鼻子有眼儿,好像是真的一样。

若是能够在混乱的时局中保住凤阳,必然名动天下,以朝廷栋梁自居的文秀之和孙启功不住的规劝李乙丑尽快出兵。开始的时候李乙丑还能用“敌情不明”“尚未成军”来拖延着。后来南京那边已经给淮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李乙丑发兵凤阳,否则就会“严惩不贷”。

往日里,文秀之和孙启功这两位“监军大人”总是会极力回护还没有真正训练完成的淮扬民练,并且总是想方设法的为李乙丑着想,这一次不仅真的帮不了他,反而把“保卫凤阳”的口号喊的震天响。

无论这两位监军大人的口号喊的多么响亮,李乙丑要是不想出兵的话,终究会找到借口继续拖延,但是今日却给了文秀之一个非常明确的答复:十日之内出兵凤阳!

这个答复让文秀之和孙启功这两个监军喜出望外,大赞李乙丑为朝廷分忧的忠诚之心,并且因为以前怀疑李乙丑是”消极避战“而深深自责。

做出出兵的决定,当然不是因为李乙丑对朝廷的满腔血诚之心,也不是象他说的那样要拼死保卫大明朝的龙兴之地,而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苏子朋的明确指示:出兵凤阳。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工科宅男,苏子朋早研究过详细的史料,知道这次凤阳大战只不过是一场闹剧,根本就没有什么惨烈的战斗,最多只是一些流窜过来的散兵游勇罢了。

有那么多的大明官军,足以保证安全,趁着这个机会让李乙丑和他的民兵们上一下战场,就算没有厮杀也能体会一下实战的气氛。

真正的强兵,从来就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借着凤阳一带出现零散贼兵的机会,让李乙丑的民兵们经历一次实战的检验,权且当作是练手吧。

说干就干,很快就开始进入到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

作为淮扬都指挥司派出的军队,破天荒的得到了一次支援:作为顶头上级的指挥司给了四十辆骡车和一百张小梢张弓。扬州府衙门也给了一千二百缗钱作为开拔银子,另有刚刚征发的两百民夫和营帐若干。

这么点微不足道的支援,连塞牙缝都不够,不过李乙丑李大指挥使还是做出一番“尽忠国事”“无怨无悔”的架势,毫不计较这些,自己掏腰包购置粮秣雇佣丁壮,很快就准时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