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五十三章 小兵小兵(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卸甲,我看看你伤成了什么样子。”

小兵依言解下纽襻,有些费力的卸下肩胛:右肩早已肿胀起来,胀起的中间部位有一条紫黑色的淤痕,就算没有伤筋动骨,也够他受的了。

鳞甲的防御力很高,但绝对不是刀枪不入。最大的作用就是分散劈砍类伤害的面积,把线型的伤害转化为面状伤害,降低伤害程度。幸亏穿了鳞甲,要不然的话,如此凌厉的大力劈砍之下,这个小兵的胳膊早就没了。在战场上被砍下一条胳膊,就算侥幸没有当场丧命,也几乎不存在生还的可能,有极大的可能死于失血过多或者是后期的发炎化脓。

相对而言,大半个肩膀都已经肿胀瘀黑,几乎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尽快医治,修养些日子,依旧是条生龙活虎的好汉子。”

虽然首战告捷,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大量的清兵还在东昌周围,更大的战斗还没有开始。

小兵咬着牙,活动了一下手臂,虽然疼的钻心,还是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毫不在意的大声喊道:“一丁点小小的皮外伤,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最多只当是被蚊子咬了一口,我还能打,还能再斩几个鞑子兵!”

“好兵,真是好兵……”

就在此时,传令兵来报:东昌城的百姓来劳军了!

血战数日城破在即,若是鞑子攻进来,必然是一番血洗,城中百姓将遭灭顶之灾。在四周的官军畏敌如虎之际,淮扬民练能够赶过来解围,自然会被东昌百姓视为活命的菩萨。牵着猪羊担着酒食前来劳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东昌百姓能免血火刀兵之灾,全赖军爷厮杀得力,小小仪程,略表寸心……”一个须发皓白的老者把刚刚从泥土中挖掘出来的陶罐子高举过顶。

“军爷辛苦了,俺家也没啥像样的东西,只能出几升白米。”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把半篮子热气腾腾的鸡蛋交给淮扬民练的小旗长,颤颤巍巍的念叨着:“都说鞑子兵凶残,是吃人的祖宗,官军见了都怕的要死要活,只能丢下百姓逃命。今日才知道了,不是鞑子兵厉害,是官军软蛋。乌泱乌泱的辫子兵不也被打退了么?要说能打,你们淮阳兵才是最能打的,这三十个鸡蛋送给你们吃……”

百姓自发的劳军,送过来的那点礼物根本就不够淮扬民练这几千人塞牙缝,却是一番心意。

尤其是百姓看待淮扬民兵的那种眼神和没完没了的夸赞之语,让每一个淮扬民兵都深感骄傲,仿佛这支根本就不满员的队伍就是天下第一强兵。

劳军对于物资的补充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的意义在于提高士卒的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虽然仅仅只是首战,但每一个淮扬民兵都无比坚定的相信:只要再打几场,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鞑子赶走,就可以立功受赏……

和百姓自发的劳军行为相比,东昌官面上的助饷实际作用更大,闹出的动静也更大。

以东昌郡王为首,带领着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本地官员,还有些有头有脸的乡绅富户,敲锣打鼓鞭炮齐名,好像过年的社火一般热闹。

淮扬民练是客军,前来给东昌解围,不论仗打的怎么样,地方上绝对得表示一下,这也是当时不成文的惯例。尤其是李乙丑一来就首战告捷解了东昌的围城之困,让清军后退三十多里,不仅解了城中二十余万百姓的燃眉之急,更为调集更多援兵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一番半真半假的客套之后,李乙丑收下了东昌郡王的礼单。

“自东平一战之后,本王每曾思及李指挥的无双血勇,今日一见更胜往昔呀。”

当年东平大战之时,李乙丑还是个贩运私盐的小商贩,被逼的没了活路才冒险深入清军营中,其中包含着很多阴差阳错的缘故。当初的东昌郡王也不过是清军的俘虏而已。被他这么一说,好像当年的东平大战真的十分惨烈,就好像东昌郡王曾经和李乙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辉煌大胜一般。

李乙丑非常明白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马上就笑呵呵的与东昌郡王一起,共同缅怀了当年“共同击败”清军的历史。

在一片“李指挥勇猛无双”“王爷料敌入神”的称颂声中,没完没了的客套终于结束,开始说起正经的事情。

“李指挥与本王也算故交了,我也不怕在你面前落了面子。实不相瞒,东昌守军已无再战之力,至多能提供一些辅兵。”

东昌被围数日,要不是东昌郡王下了血本一意孤行的要困守孤城,早就一哄而散了。一番惨烈的攻守大战之后,能够等到李乙丑的援兵到来,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再想协助李乙丑作战,已没有这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