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五十六章 大敌当前(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淮扬民练再怎么悍勇,终究不是三头六臂的天兵天将,李乙丑很清楚自己的军事素养,不敢和古往今来那么多以少胜多的绝世名将相提并论,所以也不敢打以五千胜两万的主意。所以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王爷一直都说援兵即将到达,都已经过了好几天,怎么还看不到援兵的影子?”

“援兵真的快到了,昨天晚上的消息,济南府的援兵已经过了荏平,再有两天,最多三天就可以到来。兖州府那边的援兵要稍微慢一点,估计现在已经到了东阿……”

援兵指日可待,终于让李乙丑放心不少。

稍一思量就打定了主意:“清军势大,怕是很难一战而胜,只有尽可能的拖延时机等待后援。我可以先替王爷顶几天……”

清军虽然已经破了冠县,从距离上看已经可以算是和淮扬民练脸对脸了。但他们的规模太大,不可能走的太快,明天晚些时候能够到达这里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而且清兵一样需要休整、集结,真正开战恐怕要等到两天之后了。

淮扬民练的人数虽然不占优,装备却相当不错,且又携新胜之威,就算不能击败清军,若是充分的准备一下,抵挡三五日应该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各路援兵齐至,不难打个漂亮的防守反击。

“能不能退敌制胜,关键就看我淮扬健儿能守多长时间了。”

“我理会得。”

“我需要更多的民夫,需要更多的木、铁资材。”

到了这种地步,已不再吝惜钱财。已有过两次经验的东昌郡王深知清军的可怕,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李乙丑的全部要求,不管他索要什么,都尽其所能的尽量筹集。

数万清军大举来犯的消息早已哄传东昌,城中百姓无不惊惧,唯恐城破之后遭受兵灾,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纷纷出城听候差遣。

几千民夫在城西各险要处挖掘拒兵壕,竖起一排又一排的木栅。

火药早已搬运过来,民夫们正卖力的拉动着风箱,把各色铁器融化,铸成火炮用的弹丸。

火炮用弹丸的铸造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平整的地面上铺开几十块瓦片,瓦片的阳面朝上,浇上冷水,然后把融化的铁水倾倒在潮湿的瓦片上,铁水就会顺着瓦片的弧度自然滚落,迅速凝结成大大小小的弹丸。

当天夜晚,双方的斥候就开始相互截杀,这说明敌军已经非常近了。

因为首战告捷的缘故,监军大人文秀之信心爆棚,极力主张野战,务求将八旗兵尽数歼灭于东昌城下,成就他那个“封狼居胥”的英雄梦想。

以文人的身份,率领士卒击败来犯之强敌,就算比不上当年的卫青霍去病,也是当代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了。

一想到要和清军主力正面对决,文秀之就热血沸腾,把“决战”“全歼”等等这些口号喊的震天响,完全就是一副“为国杀敌九死不悔”的决绝作风。至于敌我之间的兵力相差有多么悬殊,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战术等等这些最直接的问题,他甚至都没有认真的想过。

在文秀之那个装满了圣贤文章的脑袋里,这一战就是圣人所说的“以有道伐无道”,军民齐心将士用命,击败强敌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连夜翻看兵书典籍,整理出了好几套作战方案,无非就是那些早已老掉牙的条路: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暗度陈仓等等,文秀之甚至很严肃的向李乙丑建议,可以模仿汉丞相诸葛孔明的故智,把主力绕到东昌侧翼,唱一出满堂喝彩的空城计,好好的戏耍一下清军。

和这个满腔热血满脑子都是圣人教诲的监军大人比起来,李乙丑则要务实的多。敌我之间已经完全进入了对方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之下,什么样的阴谋诡计都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异想天开,就算是兵圣再世卧龙重生也很难耍出什么奇谋妙计。至于文秀之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计策,根本就是不懂兵事的书生之言,要是听了他的建议,就等于是在拿淮扬民练的数千士卒在开玩笑,所以根本就没拿文秀之搜肠刮肚琢磨出的这些所谓“计策”当一回事。

第二日辰时前后,敌军的前锋就抵达在东昌正西一个叫做贾家集的村庄。未时过后,清军主力集结完毕,正一路向东朝着东昌掩杀过来。

清军的速度比想象当中更快,至少比李乙丑的预期提前了至少半天的时间。

因为双方相距只有三十多里,清军的斥候侦骑频繁出现,彼此之间都已经把对方的底细摸的很清楚了。

清军拥有不少于一万战兵,骑兵为先导步军为主力,而且排列的非常紧凑,虽然李乙丑派出好几股人马去骚扰,却没有什么效果。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引诱、骚扰之类的小动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清军主帅的意图十分明显:以最快的速度直扑东昌,以雷霆万钧之势把东昌城击破。

明晰的作战意图,简单到了极限的战术安排,让淮扬民练根本就找不到占便宜的机会。

好在李乙丑没有文秀之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是一门心思的布置阵地,反而显得沉稳老练有条不紊。

淮扬民练高昂的士气和李乙丑本人从容镇定的气势,总算让东昌残余守军多少有了一丝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