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第六十章 期待援兵(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有了淮扬民兵们挡在前面,百姓们终于不再那么惶恐,而是一种看戏的心态欣赏着发生在眼前的厮杀,不知不觉当中,已把李乙丑当成了逆转乾坤的绝代名将。

李乙丑非常清楚不是什么名将,也无法和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将帅相提并论,这场战斗也没有太多的亮点可言,虽然确实占了点便宜,却远远没有达到决定胜负的时候。

“鞑子兵素来凶残,破关之后如入无人之境,诸军皆不敢战。汹汹数万之众在我东昌城下屡屡败退,李指挥真乃当世军神……”

刚刚打退了清兵的进攻而已,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胜利,东昌郡王却是一通猛夸,甚至连“军神”这种漫无边际的溢美之词都用上了,这当然不是因为东昌郡王真把李乙丑当成了军神。尽力夸大清军的数量和战斗力,不仅可以抬高李乙丑,最主要的是给东昌守军遮羞。

鞑子的凶残全天下都知道,官军主力连广平防线都放弃了,全部缩在坚城之中不敢出来。小小的东昌城在鞑子的一再猛攻之下,小小的东昌城虽谈不上“固若金汤”,至少还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已经够郡王好好的骄傲一把了。现在淮扬民练真的打胜了,成堆成堆的首级就摆在那里,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虽然在野战中“稍微失利”,也可以说成是为了给淮扬民练创造更大的机会做出的牺牲。这样看起来,东昌守军还真有那么点“虽败犹荣”的架势。

李乙丑很清楚东昌郡王的那点小算盘,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眼下虽小有斩获,终究不是大胜,鞑子只是暂退一时,随时会再来攻打。奉承话不妨留到以后再讲,还是先琢磨琢磨怎么扛住鞑子的下一次进攻吧。”

清军的营盘并不远,站立在城墙的寮台上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挖掘深壕竖起坚堡,分明就是一副不把东昌攻下来绝不撤兵的架势。

以少兵临敌境,速战速决是根本原则,清军不可能在这里拖延太久。

东昌郡王所能够做到的极限就是凭城死守,那根本就是万般无奈的下下之策,至于如何击退清军,连一个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只能把这个难题再次交给李乙丑。

李乙丑终究不是什么绝世名将,不可能脑海中“灵光一闪”就想出克敌制胜的妙计,只能中规中矩的挑选最稳妥的老办法:“眼下虽有小胜,终究没有伤到鞑子兵的根本。只能尽可能的拖着打下去,只要能拖到援兵到来……”

眼下确实有两路援兵正在朝着这边汇集,路程也不算远,根据东昌郡王掌握的情报,东平、济南两个方向的明军正在到来的路上,只要淮扬民练能坚持四五天的时间,应该足以等到援兵了。

“我马上安排快马,把李指挥新胜的消息送过去……”按说东昌这边已经打了好几天,各路援兵早就应该到了。之所以迟迟不至,根本就原因就是各路官军畏敌如虎,不敢和清军交战。只要把李乙丑获胜的消息送出去,再把胜利夸大几倍,各路援兵肯定会火急火燎的赶过来。

明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虽然值得怀疑,但他们抢攻的能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本能了。听说这边打了胜仗,肯定来的飞快。

“三天,只要李指挥能坚持三天,东平那边怎么样我不敢说,济南府的援兵就算是爬也能爬过来了。”

在清兵的猛攻之下坚持三日,至少三日,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毕竟对方的兵力数倍于己。

“王爷尽快召集援兵,同时安排丁壮扩大阵地,万一援兵来的迟了,也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凭借城防死守待援是最后的办法,要不是李乙丑来的及时,东昌城就被鞑子攻破了。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之后,城中百姓再也不敢轻易尝试这种危险的战术,稍一动员马上就招募了两千多丁壮民夫。

老百姓们打仗不行,干活却个顶个的都是好手。

白日里的战斗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淮扬民练之所以能占尽便宜,只要还是依靠阵地的优势,所以在挖掘拒兵壕和竖起阻兵障碍的时候分外卖力。

几百个淮扬民兵在前沿警戒,两千多民夫在后面,担土挑石挖掘沟壑,在把那四道拒兵壕开拓的更加宽阔的同时,又在后面增挖出两道。为了阻拦清军的规模冲锋,府衙已经安排了人手拆毁城中的民房,将粗大的梁檩树立起来,挡在拒兵壕之前……

城中富户纷纷拿出粮米银钱劳军,甚至老幼妇孺也纷纷上阵,将热气腾腾的饭食送到前沿阵地。

东昌城能不能守住,就看淮扬军能不能打了。万一淮扬民练顶不住了,他们是客军可以一走了之,老百姓们能跑到哪里去?还不是都得成了鞑子的奴隶么?这笔账早就算的清清楚楚了。

仿佛一夜之间,作为阵地主体的四道拒兵壕就变成了六道,新增的两条拒兵壕呈弧形相互交错,中间有一个非常狭窄的通道。每一道拒兵壕前面都钉上了粗大的“防御工事”。相比昨日,阵地更加宽阔也更加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