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八十三章 债主上门(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南京那边要钱。

这也是最后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以前的淮扬民练终究还归属南京节制,至少有一个名义上的从属关系,自从皇上允了李乙丑建立荡虏军之后,淮扬民练已经成了皇帝本人的私军,和南京方面的那一层从属关系都没有了,再去要钱要粮的话,估计会碰一鼻子灰。

明明知道南京方面不会出钱,奈何实在没了别的法子,只能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去试一试:不管怎么说,史可法史大人都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又同是清流中人,至少还有点香火情,想来他也不愿意看到这支虎贲强兵因为没钱而轰然散掉吧!

负责和南京方面的上下通达交流沟通本是另一个监军大人孙启功的份内之事,更加准确一点的说法,孙启功其实就是淮扬民练驻南京的代表,这事当然是他的首尾。

奈何如今情势紧迫,文秀之早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孙启功孙大人那边又一直没有进展,文秀之文大学士不得不接受李乙丑的建议:亲自去往南京。

在起身去往南京之前,文秀之也是下定了决心:不管使用什么手段,哪怕是撒泼打滚,哪怕是求爷爷告奶奶,也得弄点钱回来,先把这支强兵维持住。

要是淮扬民练真的散了,清流一派就完全失去了在军事方面的发言权,文秀之不得不卖出死命的去筹集银钱。

文监军已经渡江南下有些日子了,一直都没有好消息传过来,看样子他的筹银之事似乎很不顺利。

对于这种状况,李乙丑等高层军官都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淮扬民练又不属于南京方面统辖,怎么可能会调拨银钱来供养一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军队呢?

包括两位监军大人在内的清流官员,基本秉承了东林、复社的传统作风:红口白牙的说大话喊口号,绝对个个都是高手,夸夸其谈的空言无物也是他们最擅长的,就是不会办实事!

象孙启功、文秀之两位,在清流一脉当中已经算是比较能干比较务实的了。

可想而知,文秀之和孙启功在南京的筹钱之举,根本就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6

家中无钱,借贷无门,朝廷方面又指望不上,遇到这种状况,按说军官们应该万分焦急才对。奇怪的是,军中骨干却看不到半点着急的样子。

至少在营官这个级别当中,全都是李乙丑的心腹,基本都是当初一起贩运过私盐的老兄弟。以去南京筹款为借口,把监军大人文秀之支开之后,李乙丑曾经不止一次的对这帮老兄弟们暗示过:银钱粮饷根本就不是问题,他早就有了应对的法子,大家只需要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即可,继续准备将淮扬民练改组成为荡虏军的诸般事宜。

在淮扬民练内部,也有各种军规条文和规章制度,但是对于上万的官兵而言,这些规章制度远远没有荡虏将军李乙丑本人的威望更有凝聚力,尤其是在中下级的骨干群体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对李乙丑盲目迷信的思想,这种思想甚至正在渐渐转变成对李乙丑本人的崇拜。

自淮扬民练组建以来,沟沟坎坎经历过无数次,哪一次不是化险为夷?哪一次不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

名动天下的荡虏将军连皇太极都能干掉,眼前这点小小的困难自然也算不了什么。

在高层的营官群体当中,这种崇拜更多体现为一种盲目的信赖:虽然大家都不知道李乙丑如何解决眼前的危机,但每一个人都坚定不移的相信,荡虏将军稍微用些手段,就能顺顺当当的度过难关。

当初在东平一战中,几十个挑着担子贩运私盐的盐贩子,再加上几十个挑夫,就能在鞑子营中杀个通透,有惊无险的建立不世奇功,自然少不了李乙丑的功劳,更主要还是因为他受到了神仙的眷顾。

有神仙在冥冥之中庇护,自然是百无禁忌无需担心的。

看李乙丑从容镇定的样子,周六斤、庄有财、张三哥等一干老兄弟,心中已经有了底气:李乙丑李兄弟必然已经得到了神仙的指点,早已经胸有成竹了。

“隆丰号那个姓吕的又来了!”

事先曾经约好在本月归还那十万借贷的银钱,若是没有银钱就用钢弩来抵,如今已经到了月底,吕掌柜已经来催过好几回了。

当初借贷给李乙丑的那四十余万银钱,分属于“隆丰”“聚德”“汇丰”等六七家钱号银庄,已经陆续到了归还的期限。现如今时局似乎有些不妙,这些银庄钱号背后的大股东们急于收回欠款,纷纷上门讨债。

“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李乙丑笑道:“看来这几家债主已在暗地里商议好了,居然全都赶在今日上门讨债,且让他们等着,等我处理完了正事自会去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