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一百二十九章 劝降(1)(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明军畏惧清军已成了传统,在辽东之时著名的宁远铁骑就一直缩在城中不敢野战。入关之后,清军纵横席卷,转战山西、山西各地,除了闯军曾经打出过两次很不错的反击之外,大明朝的官军几乎全都是望风而降。

击破潼关隘口之后,多铎奉命南征,掌握在手中的只有五个旗的战兵,总兵力三万八千。其中有两个蒙古旗和一个气装满员的汉军旗,真正的八旗战兵只有一万六千。

短短四个月的光景,清军就如狂风暴雨般席卷大半个河南,兵力暴增到十一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新近归附过来的大明朝官军。

此时此刻,清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十四万,号称三十万。(攻徐州之前还号称二十万呢)

出潼关至淮扬,清军基本没有打过任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硬仗,一路走来简直如同游山玩水,除了接收各地投降过来的大明朝官军之外,几乎没有怎么流过血。

清军上上下下,也包括豫亲王多铎在内,对于此次征伐江南全都抱着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每一个八旗兵都认为只要走到扬州城下举着刀枪吆喝几嗓子,就能吓的明军屁滚尿流,然后就可以在无数跪下的明军面前耀武扬威的接收扬州城了。

直到前几日,清军的心态才开始稍稍的改变了一点。

明军已在扬州城下摆开阵势,布下一个纵深达三十多里的防线。据前边的斥候说言,明军防线上男女老幼齐上阵,担土挑石挖沟立桩,无数民夫密密麻麻,甚至可以看到人们正把火炮运送到阵地上。

这分明就是打算死守扬州啊。

虽然打了太多的顺风仗,而且清军也大生骄横之心,但多铎终究是百战老将,马上就得出扬州不大好打的结论。

清军人数确实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几十万大军中的八旗辫子兵也着实的能砍能杀,就算是对上倍数的大明精锐官军,也有七成胜算。但野战是一回事,强行攻打准备充分的阵地又是一回事。

擅于野战却短于攻坚,是清军的弱点。

八旗辫子兵也好,蒙古铁骑也罢,面对李乙丑构建起来的坚固阵地,确实无可奈何,如同野狗啃刺猬,扑上去肯定弄个满脸花。

好在扬州四周已经清扫干净,只剩下一座孤城,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困也能把扬州困死。

围困,是多铎选择的战术。

素有“建州猛虎”之称的多铎格外谨慎,小心翼翼的把兵力布置的更加分散,专注于隔绝扬州于外界的交通,尽可能的掐断一切内外联系。同时准备把新附军往前再提一提,用数量上的优势先敲打一下扬州守军。

能不能土坡李乙丑的阵地不是主要目的,只要让扬州人看到清军的强大,就足够了。

八旗战兵是大清国的根基,是万万舍不得损耗的。满蒙一体,蒙古精兵也很宝贵,当然不能消耗在这样的攻坚阵地战当中。

所以,只能把刚刚投靠过来的明军当做一次性的消耗品——炮灰!

从扬州方面摆开的阵势来看,就算真的填几万炮灰进去,也未必能够取胜,所以这还是攻心战。

虽说几个月之前,就已经给史可法写过好几份言辞客套的招降文书,每一次都被史可法严词拒绝。但多铎还是没有死心,依旧不厌其烦的写了一遍又一遍。

大马金刀的端坐在熊皮椅上,身后站着四名精悍的巴图鲁勇士,面前跪着五六个新近投降过来的大明官员。

满口忠义的前任大明官吏如同乞食的野狗一般跪伏在地,每人一管笔一张纸!

“本王早就知道你们这些人都是熟读经史遍阅子集的高才饱学之士,每一个都能做出花团锦簇的锦绣文章。你们这些汉人比我更知道汉人的想法!用心写,谁的文书能把史可法给我招过来,必有厚赏!那个谁,你写好了没有?给本王读来听听……”

一个刚刚穿上青色官袍带着顶戴的官员赶紧趴起来,似乎想要起身站立,却又不敢,只能半跪半趴着,捧着刚刚写好的招降文书,摇头晃脑的唱颂起来:“天开四光,地蕴五德,自开天辟地以来……”

“是,是……臣……奴才在书文当中历数伪明之恶,大彰我大清之顺天应人,言辞恳切有理有据,那史可法但凡尚存半丝良知,看了奴才的书文之后,必然幡然醒悟即即刻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