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伍拾长杀光(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萧芸娘语重心长的一席话,让李宪浑身惊出一身冷汗。

刚开始组建第一个新兵营,李宪曾经发出狂言:要组建一支标准军队。他所说的标准军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特战队级别。

可是萧芸娘一盆冷水泼下来,李宪终于明白了:这个年代的大规模战斗,最后必然演变成敌我双方面对面的肉搏,也是每次大型战斗唯一的结束方式。

除了有限的弓箭手之外,连手榴弹都没有,根本没有什么火力配系的讲究。至于呼叫远程火炮、武装直升机增援,说来都没人相信。

这个年代唯一的标准:老子能够一棍子砸死你,老子就是规则!

当然,大宋朝的军队,如果也算军队的话,那就别提了。人家都是大善人,军队里面的一把手全部都是文官或者太监,专门用毛笔杀人的,如果能够杀死敌人的话。

就像现在,副排长韦常德根本就把手里的铁枪当铁棍,直接劈头盖脸砸过去,嘴巴里面还不歇着:

“听说你他娘的瞧不起我们汉民,那就接老子一枪试试,看看能不能把你砸成肉泥!一帮屈膝投降的怕死鬼,还敢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老子最瞧不起的就是你,给老子死去吧!”

啪嚓——昼离珲单刀被砸飞,二十四斤的铁枪去势不衰,直接落到了昼离珲的头上,仿佛一个熟透的西瓜炸裂开来,红的白的四处飞溅,无头尸体栽落马下。

双方战马两个盘旋,韦常德两合斩昼离珲于马下,第一场挑战分出胜负。不对,应该是分出生死,活下来的就是最新的一个伍拾长,死了的自然去球。

走马灯似的,剩下五个伍拾长全部被杀,最厉害的一个家伙也就抵挡了三个回合,结果被一枪从背后扎穿。

六个伍拾长被杀,真的很公平吗?虽然看起来很公平,其实一点儿也不公平。

如果是决生死的话,就应该是各展所长,凭真本事才算公平。

辽兵也好,金兵也罢,他们最厉害的功夫叫“骑射”,而不是“骑刀”、“骑枪”、“骑棍”啥的。

如果真到了战场上,已经横尸就地的六个伍拾长,绝对不可能在三合之内全部被被对手所杀。真要比试骑射功夫,别说李宪没信心,萧芸娘也没半点儿信心。

骑射功夫最需要时间,没有一年半载你就别想成为神射手。再说了,如果你没那个天赋,就算给你十年八载,也不一定就变成神射手。

历史长河数千年,叫得上字号的射手没几个,可见骑射功夫才是真正的功夫,那真需要功夫,如果你不信的话。

可是俗话说了: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说先比试刀枪剑戟,然后再比试弓箭。一定要分门别类,不能乱七八糟一起来。到了老子的地盘上,你就得听我的规则。

分开比试,也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因为考武状元也是如此这本按规定的,所以刚开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原则,大家捏着鼻子认了。

六个人一口气被杀,问题就大条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那六百契丹兵全部脸色蜡黄,现场变得鸦雀无声。

世界上没有不怕死的人,草原民族虽然勇猛,是因为他们原来拥有两百年的巨大心理优势,所以才会狂妄。

现在自己的伍拾长在汉民面前就像纸糊的一样,轻轻一戳就破了,这种巨大的反差不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

尤其是这些契丹兵前不久刚刚向金兵投降,自尊心已经受到了一次严重的侮辱,自信心已经出现裂痕。

契丹兵心里唯一的安慰就是能够战胜汉民,有两百年保持不败的骄人战绩,算是有一丝自傲的本钱。

现在连这一点也不存在了,第二次屈辱突然降临,最后的精神支柱轰然坍塌,灵魂也就失去了依托。

李宪自然发现了场内的变化,而且也看到了巴赫鲁所部一千七百人的变化,他们脸上同样变得蜡黄。

总之,在场的两千契丹兵,基本上是同样的心思,自然遭到了同样的打击,这也是李宪命令巴赫鲁所部必须过来观战的目的所在。

让所有的契丹兵亲眼见证:老子的汉民士兵公平挑战,你们契丹兵从上到下根本不值一提——这才是李宪要实现的目标,为今后整编成自己的军队奠定基础。

看见自己手下连死六人,根本没有丝毫还手之力,千夫长扎普合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