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李宪的理念(2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唐浩然,你给老子记住:人格、尊严、生存权,那是老百姓才有资格享受的,绝对不是给罪犯的。给罪犯争取这三条,就是对守法百姓最大的侮辱!在老子的眼皮子底下,贪官污吏一律斩尽杀绝,祸害百姓者有多少杀多少,一个不留!”

“此话有理!”被李宪教训一顿,唐浩然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还有一点需要公子首肯,我决定重开官学,培养自己的秀才,不知道你以为如何?”

李宪呵呵一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千秋大计。当官的不办学,那就是渎职,这还用问吗?不过,大学、中庸之类不能作为准则,你整理一批法家著作,物色一些农家好苗子重点培养。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就从这两人学起。”

唐浩然闻言大笑:“哈哈哈,看来公子真要干一番大事业,你难道不担心培养出一大批诸葛亮,然后揭竿而起给你找麻烦吗?”

李宪微微一笑:“被自己培养的人推翻了,说明我们干得不好。你赶紧培养十个八个诸葛亮出来,都出去给老子打天下。玩笑归玩笑,你他娘的千万要物色好对象,别尽给老子培养一些野心家出来。不需要他们鞠躬尽瘁,但要持身以正。”

唐浩然沉思了一下才说道:“未来的州府官学,兵法作为第一必修科目,也作为选拔人才的第一策论内容。”

“你说得对。”李宪严肃起来:“兵法之所以能够指导人们打胜仗,里面都有很深的学问。只要能够举一反三,治国治民经商都用得上。我们决不能因为担心百姓造反,就认为兵法是洪水猛兽。等我有空闲了,给你整理一部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作为教材。”

这一次站在平型关城楼上的谈话,是李宪第一次阐述自己的思想理念。他把后世的很多观念掺杂进去,和唐浩然谈了两个多小时。

李宪并没有明确涉及到治国方略,他出身于普通百姓家庭,所以他所说的东西,全部都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问题,从民政角度出发,然后推而广之进行说明,主要目的就是解释自己的各项方针政策。

除了进一步强调法家学说之外,李宪重点强调了工学,并且提出了“九佬十八匠享受官府补贴,各种发明予以重奖”的新政策。

李宪要求唐浩然充分鼓励辖区百姓开动脑筋,为改变落后面貌大胆动手实验。如果涉及到民生、军事方面,可以向官府申请实验经费。

“得民心者得天下,你是读书人,应该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国家的长治久安,绝对不是掌握在那些官员手中,而是掌握在百姓心里。只要百姓不满意了,任何朝廷都要完蛋。工学不是奇技淫巧,而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希望你今后小心谨慎。”

李宪语重心长结束了两个人开诚布公的谈话,明确了李家军和大宋官军指导思想背道而驰的方针,奠定了未来全面改造和发展的基础。

也就是这一次谈话结束之后,李宪谋求建立一支百姓子弟兵,已经不是无源之水的梦想。

王节就算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必须离开李宪的身边,然后变成了唐浩然的助手。

因为李宪说了:“要想跟着我到处跑,你现在还不够格。等你什么时候能够当一个出类拔萃的知府大人,如果还想回到我身边,再提申请也不晚,现在好好跟着唐秀才读书去吧。”

解决了行政管理方面的大政方针,李宪的注意力才放到平型关上。

平型关就是在瓶形寨的基础上扩建而来,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了“两条臂膀”,好像一个巨人,一手抓着恒山,一手抓着五台山。

这两条臂膀都是采用干打垒筑成,外面还没有包砖,所以看上去就是两条土城墙,黄不溜秋的,一点儿气势都没有。

看见李宪的脸色不太好,城管大队长韩猛心里就有些紧张:“公子,因为时间太紧张,烧砖还来不及。”

李宪一脸严肃:“不,你干得很好,这是大功一件。完全可以在关城上镶嵌一块石碑,刻上你韩猛的名字流芳千古!我看见你们那边的两座土窑,烧制出来的应该是青砖。青砖的强度不够,我们应该想办法烧制红砖。”

韩猛摇摇头:“如何才能烧制成红砖呢?这个我们的工匠还没有试过。”

“你们的青砖是因为烧制过程中淋水了。”李宪微微一笑:“如果换一种捆窑把砖坯和燃料密封起来,整个过程不用淋水,最后就是非常坚硬的红砖!”

李宪来自农村,曾经跟着大人烧制过红砖。没想到他心血来潮,结果让他想起另外一件事来。